樂清深耕“就業富民”驅動創業創新
創業創新,只存在于高科技、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嗎?近幾年來,樂清市人力社保局以重點人群的就業工作為抓手,堅持在貧困鄉村等傳統創業薄弱地區推動創業就業基地的發展……
樂清北白象鎮的婦女利用閑暇時間為經典創意禮品刺繡挑花手帕。
樂清三佳戶外的吊床產品。
☉商報記者 李顯
創業創新,只存在于高科技、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嗎?
近幾年來,樂清市人力社保局以重點人群的就業工作為抓手,堅持在貧困鄉村等傳統創業薄弱地區推動創業就業基地的發展。用一個個帶補貼的公益性崗位,為各類實體企業、創業人群的來料加工業務對接農村閑散勞動力。其接地氣的做法,不僅帶動了3000多人就業,更催生了一個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以及多家成長型企業,達成了社會、百姓與企業的三方共贏。
是什么讓來料加工這種極為傳統的業務對接模式迸發出全新的活力?
一個吊床工廠 改變山村居民生活方式
距離樂清市區40多公里的智仁鄉是樂清市最北端的鄉鎮,在大多數人眼中,原生態的山水風光以及竹筍、茶葉等農產品是這里的特色與特產,誰能想到,一個國家級的就業扶貧基地就在這樣的山溝溝里不斷發展壯大。
“2017年,我們這里被國家扶貧辦和人力社保部聯合認定為國家就業扶貧基地。”樂清三佳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錫寶自豪地說。他在智仁鄉象周村所創立的三佳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從象周村起步,一步步發展壯大,讓周邊五六個山村的村民實現了從傳統務農到居家務工的轉變。
三佳戶外是一家以吊床、吊椅等為主打產品的生產企業。2003年,金錫寶看到海外旺盛的市場,結合家鄉實際開設工廠,發掘山村閑散的勞動力,生產、加工吊床,在樂清市人力社保部門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越做越大,如今成了海外多個品牌的固定加工點,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開始進軍內銷市場。
設備輕巧、無污染、手工為主……金錫寶所引進的吊床產業與邊遠山村的實際情況天然契合。”擁有1400余人口的象周村,常年留守在村的只有以老人、婦女、兒童為主的500余人,在三佳戶外成立之前,他們基本以務農為生,收入很不穩定。但隨著三佳戶外這家生產企業的成立以及不斷發展,留守人口中有50多人陸續成為工廠職工,過上了每天固定上下班的工人生活;有200多人可以定期接到加工業務,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可以說,因為這個工廠的出現,全村除了兒童與高齡老人之外,幾乎全部實現就業。
“其實我們還可以吸納更多的固定員工,但受場地限制,只能大力發展加工業務。”金錫寶說,為解決場地的不足,他甚至主動購置各種縫紉設備,將一個個“微型的車間”安裝到農戶家中,承接他定點加工業務的農戶也從自己所在的象周村輻射到周邊五六個村莊。
來料加工費已成為象周村以及周邊農村一些閑散勞動力的重要補充性收入,甚至是低收入人員的主要經濟來源。金錫寶說,僅去年一年,他所發出的工資以及加工費就高達200多萬元。三佳戶外的技術工人、象周村的鮑彩娣告訴記者,為了養家,她與丈夫曾經雙雙輾轉沿海城市打工,家鄉有了生產企業后,她留在家中就可以賺錢照顧家人,生活質量大為提高。在象周村,像鮑彩娣這樣因為“就近上班”而大幅改善生活的案例并不少。
“這樣的運作模式對于農村、工廠以及工人都是一種共贏。”金錫寶說,因為場地難以擴張,也曾有人建議他將工廠搬到產業集聚的開發區,但當前這種穩定的用工環境、充滿人情味的勞動關系讓他很難割舍。“所以目前我們還是將精力主要放在新品設計、質量監管等環節,爭取將產業的競爭力做得更強。”
51個創業就業基地帶動3000多人就業
樂清市就業管理處主任陳半雨告訴記者,樂清三佳戶外用品有限公司是樂清以創業帶動就業扶貧工作的一個典范,但在樂清,像這樣以一家企業為主,帶動鄉村閑散勞動力就業的基地共有51個,帶動了3000多人就業,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他介紹說,長期以來,樂清市人力社保部門一直將創業就業基地的認定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推進。首先是選擇就業門檻相對低的來料加工點,長期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崗位、按時發放工資,擇其優者創建為創業就業基地,并在每個基地設立公益性崗位名額1—2個,給予管理人員每人500元/月的補貼。同時,對于管理規范、援助效果顯著的基地,每年給予3000元的一次性資金補助。如三佳戶外用品有限公司,便設立了2個公益性崗位。同時,就業管理部門還對創業就業基地實行動態管理,通過走訪、抽查等方式,對基地的用工狀態進行監測,實時取消生產停滯狀態企業的基地資格。
陳半雨認為,通過公益性崗位建立創業就業基地,每年最多1萬—2萬元的補貼,對于企業來說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這一政策傳達政府部門對企業家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認可,同時也充分利用就業管理部門的平臺優勢,實時為企業傳遞勞動以及加工業務的供需信息。
就在半個月前,樂清市人力社保局就在樂清市第三屆女性創業創新博覽會上,專門將“來料加工對接業務”設置為一個重要板塊,面向更多創業者推廣創業就業基地,取得了極佳的反響。
“來料加工”也能孕育高端時尚的創業創新項目
“來料加工”所生產制造的就一定是低附加值產品嗎?在10月27日舉行的樂清市第三屆女性創業創新博覽會上,作為樂清市就業管理處51個創業就業基地之一的樂清市經典創意禮品有限公司用兼具非遺特色與環保理念的產品,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這家公司主打的產品是已經被很多人“遺忘”的手帕。
“我把手帕從一項愛好做成了事業。”經典創意禮品公司的創始人王安麗,是樂清北白象鎮知名的公益達人。從2007年開始,她就一直致力于推廣傳統而又環保的手帕,以替代一次性的紙巾。她經常會定制一些手帕,通過公益活動贈送給市民使用。在這個過程中,王安麗了解到,樂清有一項傳統的“挑花”刺繡工藝,至少已傳承了100多年。直到現在,北白象鎮很多有一定年紀的婦女還堅持用這種工藝繡花。她便萌生了將挑花藝術與手帕融為一體的想法,經典創意禮品有限公司也由此而生。
這家公司采用溫州服飾行業所熟悉的虛擬經營模式,公司專職人員將主要精力放在設計以及銷售渠道的拓展上。在供應鏈的打造上,王安麗則花了很多時間,去一一尋訪昔日白象花邊廠的繡花女工——這些普遍處于60歲上下的婦女成為她生產制造挑花手帕的絕對主力。
“以當年的女工為主,我們公司已經登記了260名精通挑花工藝的女性勞動力,其中60名已與我們達成固定的合作關系。”王安麗所說的合作,其實就是最常見的“來料加工”合作。由經典創意禮品公司提供圖樣與布料,手工藝者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刺繡。再由公司進行燙整、包裝,極具個性化甚至于定制化的手帕產品就完成了。與常見的來料加工不同的是,因為是純手工刺繡,經典創意禮品公司的單件產品加工費普遍達到10元,一些精品手帕甚至可實現每條80—100元的加工費。據工作人員介紹,周邊村里一些接活比較多的婦女,一年從刺繡中就可以賺取1萬—2萬元的加工費。
2017年公司正式將產品投向市場之后,挑花手帕可謂一炮打響。不僅在王安麗所在的北白象鎮王家店村建造了體驗館,更是接連打入北上廣深等國內一線城市的市場,成為當地很多重要活動的伴手禮。經典創意禮品有限公司也由此成為樂清極具成長性的文創企業。
今年,王安麗又開始考慮更為深遠的問題——如何將挑花這項傳統工藝持續地傳承下去,讓它從老一輩女性的絕活變成更多年輕人都會的手藝。她正在積極地與人力社保部門接洽,希望將挑花工藝也納入到就業技能培訓體系中,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
無論后話如何,從創業到創新再到就業乃至于職業素養培育等一個良好互動循環已經在樂清初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