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改革開放40年專題】今日縫機看臺州(上)
- 1995年,臺州市飛球縫紉機有限公司成立。
- 飛球是杰克的前身,2001年,“飛球”正式改名“杰克”。
- 2002年,杰克第一屆全國經銷商、供應商大會召開,開行業先河。
- 2004年,65新長征活動在井岡山拉開序幕,杰克進入二次創業期。
- 2007年,臨海工業園舉行開工典禮,杰克呈現穩步擴展態勢。
- 2009年,杰克開創了中國縫制行業民企海外兼并的先河,收購了國際著名裁床企業德國奔馬。
- 2010年,杰克啟動服務明星評選活動,吹響“快速服務100%”時代的前奏曲。
- 2013年,杰克杭州研究院成立,標志著從營銷驅動向研發驅動的戰略轉型。
- 2015年,行業首條智能生產線啟動,杰克打造“智慧工廠”邁出堅實步伐。
- 2017年,杰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 2017年,杰克收購意大利襯衫設備智造專家邁卡,發布IPMS,標志著杰克向服裝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 2018年,杰克收購意大利牛仔服設備制造商威比瑪,智能縫制版圖再擴張。
今日縫機看臺州
中國最大的縫制設備生產出口基地,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
而我正好是1978年到浙江大學求學,1982年畢業后進入輕工行業與浙江省的縫制機械結下不解之緣。40年來伴隨著浙江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成長、壯大,目睹著創業者的奮斗、拼搏、成功,也感慨浙江縫制機械行業無數的弄潮兒奉獻了自己一生的熱情,承受著企業的興衰榮辱,化做今天浙江縫制機械大廈的堅固基石。
浙江省家用縫紉機起源于20世紀的50年代末,在上個世紀80年代,浙江省和全國一樣,處于輕工業蓬勃發展時期,縫紉機產業在那個時候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時,浙江省杭州市有一家專業做家用縫紉機、最高年產量達60萬臺的大型縫紉機廠——杭州縫紉機廠。
除此之外,寧波也有一家寧波縫紉機廠在生產家用縫紉機,生產規模略小于杭州縫紉機廠。整個80年代,在政府的計劃經濟指導下,浙江的家用縫紉機產業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由此也在全省各地帶動發展出許多為整機廠配套的定點縫紉機零件廠。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家用縫紉機已不再是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在這種形勢下,家用縫紉機產業逐漸萎縮,到90年代中期,家用縫紉機產業走向低谷直至基本消失。
原來紅紅火火的杭州縫紉機廠、寧波縫紉機廠也關門歇業,浙江省的家用縫紉機生產轉移到了縉云。浙江省縉云地區直到現在仍然在堅持生產家用縫紉機,這里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仍在生產家用縫紉機的地區,只不過市場早已從面向國內市場轉變為面向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市場。
而浙江省的工業縫紉機的起步、發展、變遷,仍需從80年代說起。當時的浙江有三家規模稍大的生產工業縫紉機的工廠:奉化工業縫紉機廠、溫州縫紉機二廠、樂清工業縫紉機廠。企業性質分別為地方國營、集體和鄉鎮企業。雖然這三家工業縫紉機廠的規模稍大,但也只不過年產量10000臺左右,并且這三家工廠在技術方面主要依賴當時技術比較先進的上海地區,在主要的工作崗位上聘請上海的技術人員做最后的質量把關,相比起同時期的家用縫紉機廠來說其規模及影響力都非常小。在90年代中期也逐漸走向沒落和淘汰。
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浙江臺州的椒江地區陸續涌現出一批民營工業縫紉機廠,規模稍大的一共有八家,包括椒江第一工業縫紉機廠和第二工業縫紉機廠等,其中以鄉鎮企業的椒江第一工業縫紉機廠規模最大。然而因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和粗放的管理及質量的低劣,椒江地區的這八家工業縫紉機到90年代末期只剩下了第二工業縫紉機廠,其他都因為各種原因相繼倒閉,但是許多人都是從他們這里接觸、認識和了解縫制機械行業并最終自己創辦縫紉機企業的,可以說這八家工業縫紉機廠為后來臺州椒江地區的工業縫紉機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邱繼寶,邱繼寶先生是當時的八家工業縫紉機廠中碩果僅存的第二工業縫紉機廠(現已更名為飛躍)的創辦者。由于邱繼寶的堅持,給許多后來自己創辦工業縫紉機企業的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投資者和創業者們,做縫紉機行業雖然很辛苦,但只要堅持下來,就能夠看
到美好的結果。后來許多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們也是在邱繼寶的影響下在椒江地區創辦了更多的工業縫紉機廠。這些大大小小的工業縫紉機廠幾經大浪淘沙,在20世紀末發展形成了飛躍、寶石、中捷、杰克、通宇、大洋等幾大工業縫紉機公司并存的局面,這些公司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
縱觀浙江工業縫紉機發展過程,改革開發以來的前三十年,浙江工業縫紉機產業基本處在向德國、日本先進國家以及國內先進企業學習和模仿的階段。
直到最近三到五年,學習和模仿逐漸轉變為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大大小小的企業普遍開始重視自主知識產權,許多企業相繼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控制的創新產品。電控產品也由以前的國外進口轉變為國內自主研發生產,甚至有些產品國外要向國內進行學習和借鑒。這些都是可喜的進步和變化。為企業自身的做大做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歷史發展的軌跡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個時期都有公司崛起,有公司倒下。四十年來,浙江縫制機械行業幾經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精英。今天的浙江縫制機械行業形成了中捷、方正、杰克、美機、匯寶、順發、大洋等工業縫紉機骨干企業,以及萬維、恒強等家用多功能縫紉機企業。這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公司對自身都有準確的產品定位,都高度重視技術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對縫制機械主業的專注。這些是企業長盛不衰的內因。
令人比較欣慰的是,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浙江地區已經有了上市的縫制機械企業——中捷、方正、杰克,也發展形成了幾個區域性產業集群——臺州的縫制機械產業集群、麗水的縫紉機電機產業集群、寧波的縫制機械零件產業集群、諸暨的繡花機產業集群。
未來,我認為浙江的縫制機械行業企業應該要繼續努力做好自主的創新型產品,打造企業的特色產品,專注于自己的本業,保持好工匠精神,將產品做精做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左顧右盼,而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平穩發展。我作為浙江縫制機械行業的歷史見證者,繼續期待著行業的下一個輝煌的四十年。
9月28日上午,李克強總理親臨杰克考察,對杰克的國際化戰略、聚焦戰略、自主創新等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對以杰克為代表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未來發展寄以深厚期望。
總理百忙之中親臨杰克,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實業企業的關心;體現了黨和政府毫不動搖地支持、保護、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同時也是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和杰克取得的成績的認可和肯定,更是對全體縫機人和7000多名杰克人的鼓舞和鞭策。
改革開放40年,締造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傳奇。杰克有幸登上了這趟列車,堅定前行。
回顧杰克這23年的發展,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23年里,面對著沒有資金、沒有廠房、沒有設備、沒有技術和沒有市場的艱難局面,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披荊斬棘,憑借頑強的意志,開始了一段厲兵秣馬的艱苦征程。
23年里,杰克一直堅持聚焦、專注、簡單、感恩的核心價值觀,二十年如一日專注于縫制裝備產業,已發展成為全球產銷規模、研發投入最大、專利申報量最多、盈利能力最強的縫制裝備企業,先后榮獲國家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輕工業品牌50強等榮譽稱號,產品銷往130多個國家,連續8年全球銷量行業第一,連續9年出口行業第一。
2017年,杰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股票簡稱“杰克股份”,股票代碼:603337)。這是杰克人持續奮斗的結果,也是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
在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換擋期,縫制設備行業“二八分化”趨勢更加明顯。在此大背景下,杰克提出立足中端、拓展中高端的戰略調整,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球縫制設備第一品牌。
一方面,杰克在內部不斷強化質量內涵,把質量提升工作擺在空前重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杰克加速國際化發展步伐,通過并購與協作,實現技術領域的彎道超車。
2009年,杰克收購了擁有80多年歷史的、有裁床界“奔馳”美譽的德國奔馬。去年,我們收購了擁有40多年歷史的、專注于襯衫智造設備的意大利邁卡。
今年7月,我們又收購了擁有近40年歷史的、牛仔褲工業縫紉機領域的領軍企業意大利威比瑪。
杰克收購的這些企業,都是縫制設備行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對提升杰克技術研發實力、拓寬產品品類,加快國際化進程,實現跨越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未來,杰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用定力抵制誘惑,堅守戰略定位,專注實業,專注縫機不動搖;
堅定不移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國際合作的步伐,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地提高一線員工的工作質量,提升生活水平,努力讓一線員工體面地工作和生活;
堅定不移地引進和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加快各領域工匠型人才的培養,促進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
堅定不移地以技術進步塑造競爭優勢,以創新和品質升級,打造服裝、箱包、家居、航空、航天等領域智能縫制設備的航空母艦,助推臺州千億級縫機產業的實現。
杰克發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