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紡機未來價值使命可期
- 近年來,隨著紡機行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強者愈強的特點日益突出。特別是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為行業轉型提供了更多的驅動力和想象力;而深耕于行業的節能環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理念也要求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為行業發展積蓄新動能。在此背景下,要把握住機遇,企業唯有找準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這在日前閉幕的2018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上得到印證。
數字化趨勢鑄就產品革新
當前,面對勞動力資本上漲、原料價格波動的現狀,紡織企業要實現減少用工、提高效率、穩定質量的目標,就必須通過使用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的設備來實現。
校企合作助推產教深度融合
近年來,紡機企業在研發資金投入、人才激勵機制、知識產權保護、產學研合作機制,以及對基礎技術研究不夠重視等問題,日益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為推動紡機產業產學研各方合作與創新,2018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特設“研究創新專區”,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江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嘉興學院等10余家院校機構攜創新成果,走出校園,與企業面對面,以期實現產教深度融合。
嘉興學院材料與紡織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陳偉雄頗有感觸地說:“我們利用與設計師接觸較多的優勢,在機械化、智能化、高速化等裝備性能方面予以提升。同時,我們在如何能將中間環節的紗線與市場結合、如何增加設備的功能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次把研發成果——多功能環錠細紗機、環錠等線密度段彩紡紗技術帶到展會上,是為了讓更多企業了解我們的先進技術,同時也期待更多的創新成果能夠得到轉化。”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博士呂漢明介紹了耗時5年研發的設備——筒子紗自動包裝機的情況。該設備編織袋筒料喂入,包裝機自動逐個制袋,成本低、用工少,編織袋二次填充專利技術,填充緊實,達到人工包裝的緊實度;且功耗低,占地面積小,運用專利配重技術,精密配重模式下包裝速度達到600個筒子/小時。目前,該設備已在兩家企業運行,省工降本效果明顯。呂漢明表示,目前急尋企業合作,希望盡快能將該技術進行推廣。
知識產權保護提速數字化進程
隨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在紡機行業的深度滲透,越來越多的智力成果在迅速轉化,并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科技革命浪潮下,紡機行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同時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健全、保護效率的提升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從紡機行業專利申請情況來看,國內紡織機械領域專利申請人排名中,高校占據重要地位;經緯紡機作為全流程棉紡成套設備供應商,專利申請量也較多;紡機領域專利申請主要布局在細絲材料的搬運;絲線的制作、紡紗、纖維預處理也是主要布局方向;行業內專利申請正由注重“專利數量”向注重“專利質量”升級。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樓仙英分析了多個紡機行業專利無效宣告、專利侵權維權、商業秘密維權典型案例。她提醒企業,在請求無效他人專利時,為證明他人專利在申請日前已被公開,除可使用專利文獻等書面證據,非書面的證據(如展會展覽宣傳視頻等)也可能被法院采納。
村田機械株式會社知識產權部課長大島修表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十分注重知識產權,尤為重視解決各事業領域之間的共性課題。因此,村田機械株式會社在其涉及的各工業領域持續不斷地推進尖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并注重與大學之間的產學研合作。
“在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上,經緯紡機與供應商、下游用戶緊密合作建設創新平臺;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對專利申請進行獎勵,并評選優秀專利;重視創新成果保護,把專利審查列入研發環節;充分發揮專利律師的專業優勢;加強溝通,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金宏健說。
豐田自動織機知識產權部課長深津信一介紹,根據公司制定的知識產權戰略,豐田公司知識產權部在研發的同時,還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對重要開發項目深入進行研發內容調查,規避其他公司的專利。
據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立軍介紹,慈星集團設有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并聘請了專業律師作為公司法律顧問。公司還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供可靠的管理和技術保障。
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諾表示,進入中國市場的10多年來,公司看到了中國政府和相關機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持續努力,保護原始專利,嚴懲侵權案件,使公司有信心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