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椰樹?這里有印度、印尼最真實的體驗!
- 異國故事第四彈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縫紉機事業部的故事。杰克征戰全球的起源就是縫紉機業務,如今,杰克連續多年全球銷量行業第一,這些業績離不開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奔波和拼搏,努力和付出。
請看他們的故事……
我在印尼:這真的是在國外嗎
國貿銷售中心 汪蘇華
早上七點,飛機準時著陸上海浦東機場,瞬間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滿血復活。終于回到了溫暖的祖國懷抱——這竟是第一次出差印尼歸來,飛機落地那一刻最強烈的感受。
對于有著四年出差印度經驗的我來說,每每想到在印度華美的餐桌上,精致的餐具里,卻盛放著滿滿的土豪金般的粘稠的液體時,內心是抗拒的。相比較之下,印尼的餐飲就顯得極為豐富。
印尼華人幾乎壟斷了經濟行業的方方面面,所以中餐館隨處可見,川菜、湘菜、粵菜無所不有;就連溝通,一口流利的中文便可以橫行印尼。剛轉戰印尼市場那段時間,偶爾會有一種錯覺,這真的是在國外嗎?
記得那個周六的晚上和老楊(杰克駐印尼技術支持)在公寓悠然享受著周末來臨前的晚餐,突然一陣尖銳的警報聲打破了這份寧靜的美好。我和老楊一個激靈,同時站起,一分鐘過去了,警報聲依然規律地響著,如同立體聲環繞。
納悶于如此近距離的聲響,我們開始在房間內四處尋找,終于在房頂上看到了警報聲的來源:那里安裝了一個喇叭擴音器。
空襲警報?恐怖襲擊?我和老楊腦補一陣之后還是撥通了房東的電話。一陣笑聲之后,房東告訴我們這是停電預報。原來明天會停電一天,相關部門提前發出警報通知居民。印尼政府要求所有的住戶必須安裝警報裝置,由政府統一管理。原來,還有這種操作!
辦事處有當地員工,文化的差異也是讓我們頭疼的問題。印尼大部分是穆斯林,信徒們都有自己的祈禱時間。出于對當地文化的尊重,所有的辦事處制度都以該文化背景為基礎。
印尼也有自己的國慶節,本來蹭一下國外的假期,可以美美地睡個懶覺,然而每天早上都被穆斯林的禱告聲震醒。
與印度相比,印尼的生活有一種“飛上天,與月亮肩并肩”的愉悅感,然而家畢竟是家,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選擇了國貿營銷這個職業,注定了我們會有一段長期離家漂泊的日子。剛加入杰克的那幾年,一年12個月,幾乎有8到9個月都在外出差,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甚至有時候跟父母打電話都成了奢侈。
出差的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不管是文化的差異帶來的驚奇,還是為客戶服務最終收獲的成就感,我們總能在工作中不斷地開闊眼界,不斷地成長,然而家卻成了隱藏在心底的千千結。
我在印度:首先要適應飲食習慣
國貿銷售中心 阮偉力
人們說起印度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電影里面突然的載歌載舞,咖喱味的高溫酷暑,還有能坐很多人的開掛火車。而我也是帶著對未知國度的憧憬和對超級縫紉機市場的好奇,于今年四月開始了第一次印度出差之旅。這些使得在辦事處工作并沒有覺得和國內工作有什么很大的區別,同時與客戶之間不存在時差問題,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加上我之前也有在海外工作的經驗,所以與國際友人打交道不存在一些禮節和語言方面的障礙,和辦事處的印度同事也能很自如的溝通,一時間覺得自己出差印度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說完工作上的求同存異,接下來說說生活上的。印度到底是個神奇的地方,路上的狗、牛、雞、羊都能特別和諧地在路邊閑庭信步,我甚至見過野豬在垃圾堆里面打滾,孔雀在路邊草地上梳理羽毛,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
人與動物共同生活在城市里就會帶來一部分問題,人隨手丟棄的生活垃圾,路上隨處可見的動物糞便,往往讓人在路邊行走的時候感到舉步維艱。更不要提路邊無人照料的綠地最后變成荒土,一陣風吹過的時候塵土混著路邊的各種味道入侵五臟六腑。但是這些我都還能接受,帶了一天的口罩之后,就已經習慣了這種獨特的氣味,便徹底拋棄了口罩和當地人一樣走在大街上。
印度的食物都是以咖喱為主,主食是以炒飯炒面和烤餅為主。
剛到印度的時候,印度南部資格最老的一個代理商就很熱情地讓我去嘗試下印度的食物,他平時總是以對待后生晚輩的慈祥來對待我,也在我的工作上給予不少的幫助,盛情難卻。
這個過程是十分奇妙的,首先使用五根手指將炒飯捏散,這個時候炒飯已經呈現一種蓬松的狀態,然后將捏好的炒飯放在咖喱醬上方繼續用手捏,讓每一粒炒飯上面都能勻稱地包裹上咖喱醬,當炒飯和咖喱醬融合成最完美的狀態時,用五指捏著一撮炒飯放進嘴中,感受純手工打造的手抓飯。
看著這一幕,拿著叉子勺子的我感到無所適從,一種怪異的感受從我的心底慢慢往上涌,但是對面坐的是我的客戶啊,我必須要保持鎮靜,要面帶微笑的用勺子將我的炒飯和咖喱混合好送入嘴中。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飲食文化的差異往往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民族之間最需要時間去適應的。
飲食文化作為一種象征符號,在看似簡單卻最為復雜、看似世俗卻又最為神圣的日常生活儀式中,彰顯出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生活格調、特征和品質。
對于飲食文化的尊重也是我和客戶之間相處的一個最重要的紐帶。一時間難以接受的差異,經過長時間和客戶的相處之后,也慢慢克服了,甚至我也學會了用印度人吃餅的方式吃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