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產業有些痛的互聯網之風
- “當下,產業互聯網正在形成風口。對于企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將是必然發展之路。”12月11日,在京舉行的2018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發表主題演講時如是說。
產業互聯網發展是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拉近了消費者了解商品、獲取信息的距離,使消費變得更加便捷。但對于紡織服裝產業而言,卻也意味著信息的碎片化發展令傳統的廣告營銷效用不再,消費的個性化、隨意化轉變更是讓需求的把控變得更加莫測,加大了企業生產排程、銷售預測的難度與不確定性。
“如果你是追求小而美的單體企業,會愈發感到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如果你是追求垂直整合的集團企業,會愈發感到規模化的優越,正在被管理幅度擴大后的經營單元低效與利益博弈抵消;如果你身處專業市場或產業集群之中,過去的信息靈光、配套完善優勢正在被相互抄襲、惡性競爭所困擾。”孫偉挺坦言,風口上的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產業與企業亦感到有些痛。
面對信息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孫偉挺認為企業在吸取其豐富營養的同時,亦需要面對并防止“痛風”問題。“對于我們產業人而言,柔性供應鏈是一個必答題,它是求解訂單規模化、庫存不積壓、產能充分利用的最佳答案。要柔性供應鏈需要經歷制造柔性、組織柔性、數字柔性三個階段,數字柔性是企業發展的理想彼岸,而產業互聯網則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孫偉挺看來,產業互聯網發展是大勢所趨。經過研究,他發現產業互聯網的風口正在形成。一方面柔性供應需求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通訊、人工智能等技術條件已逐步成熟,這將為產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創造出更多可能。此外,無論是互聯網大佬馬云還是馬化騰近年來有關互聯網下半場發展的預判都顯示到2025年將是產業互聯網發展之年已成共識,也就是說整個經濟界或是產業都將看好產業互聯網發展。
聚合時尚力量協同產業創新
對此,華孚近年來在產業互聯網商業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思考,在25年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構建形成了自己的比較優勢,即通過流行趨勢引領帶動設計、標準化的引領,融合流行趨勢與客戶需求進行色彩、材料、工藝技術的集成創新,形成由田頭到鋪頭的視野,了解全球廣大終端品牌的產品創新體系與訂單供應鏈體系。
如今華孚的前導營銷不是推給終端客戶,而是直接對接給買手,落腳點就是大規模定制,據悉今年華孚有望做到25萬訂單,而它亦正和阿里京東一起研究,希望在融合產業互聯網上能有所突破。按照華孚的未來十年戰略規劃,華孚將轉型升級成為產業互聯網背景下的時尚公司。
據孫偉挺介紹,華孚正在布局布衣產業互聯網商業模式,也就是形成從供應鏈公司到時尚總部再到綠尚小鎮的布衣供應鏈,其中供應鏈公司是以華孚時尚紗線的應用品類為導向,組織多家有競爭力的供應鏈公司,時尚總部已啟動紹興、寧波時尚總部建設,未來規劃在二線城市建立時尚總部,并在淮北、新疆的阿克蘇、越南等地建立綠尚小鎮。
同時還將創新紗線產業互聯網商業模式,形成品類事業部經營,平臺化賦能,并聚合時尚能量,貫通產業營運,實現前端網鏈——紗線主營——后端網鏈——品牌的鏈接。
現場,孫偉挺還誠邀打造華孚時尚產業互聯網的合作伙伴,包括戰略投資企業、時尚賦能企業與人才、有產品與渠道能力的品類供應鏈企業與人才等,建立開放包容的利益共享共擔機制,合力打造可持續產業互聯網競爭力。對此,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