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見證——勝家牌縫紉機
- 東莞展覽館收藏的20世紀初美國勝家牌手搖縫紉機(東莞展覽館供圖)
“勝家牌”縫紉機誕生于1851年的美國,機械工人梅里特·勝家建立的“SINGER縫紉機公司”,生產出“SINGER”專利的第一號縫紉機。19世紀末,勝家公司的年產量就達到了135萬臺,被稱為“縫紉機之王”,“SINGER”一度成為世界優秀縫紉機產品的代名詞。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要實現一件衣服“9年”服役期的完美度過,光靠用針線縫縫補補顯然已經不是能頂半邊天的“女同志”愿意承擔的事了。縫紉機,成為當時所有家庭主婦所向往的家居用品。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物質比較匱乏,縫紉機也屬于憑證供應的商品之一,供應緊張。1958年,為“支持城鄉集體縫紉事業的發展”,縫紉機一度停止賣給個人。1962年開始憑工業券供應,最初每臺要20張工業券,后來漲到60張,最多時漲到100張。東莞是著名僑鄉,海外交往頻繁,東莞展覽館收藏的臺式勝家牌縫紉機則是當時華僑回鄉時帶回的,屬于進口產品。在東莞普通百姓家中使用國外的產品,也折射出當時東莞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中一臺勝家牌縫紉機跟隨港商張子彌從香港來到東莞虎門太平手袋廠,如今已有四十歲高齡的它,運作起來能力依舊不減當年。它見證了中國內地最早的“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是如何發家致富的。當年港方出原材料、設備、技術并協助管理,東莞方出廠房和工人,每月所賺加工費的20%償還給港方,1983年五年合同期滿后,太平手袋廠還清了設備錢,縫紉機才真正屬于太平手袋廠。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及管理經營等問題,1996年太平手袋廠倒閉,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廠里的縫紉機設備也退離了昔日的輝煌。
隨著時代的發展,縫紉機不再是家庭的必需品,當今人們穿著漂亮時尚的衣服基本都來自服裝廠的流水線。承載幾代人生活記憶的縫紉機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成為人們追憶往昔、回看時代變遷的歷史見證。(記者 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