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輪腳踏車拉貨 到擁有多家分公司的老總 河南“縫紉工” 洪海龍的創業路
- 16年前,他從河南商丘來到浦江打工;16年后,他已成為擁有多家分公司的老總。細數洪海龍的創業故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辛酸的經歷。
今年40歲的洪海龍是河南商丘人。2003年,他帶著縫紉手藝,只身來到浦江,在縫紉車位上一干就是3年。憑借著吃苦耐勞的精神,成為熟練工,并有了點小積蓄。
2006年,不甘心為別人打工的洪海龍,用僅有的3600元,租下金獅嶺的一間民房,買來縫紉設備和三輪腳踏車,叫來6個老鄉,辦起了加工作坊,幫助服裝廠做外加工。
這是洪海龍人生中第一次當老板,他格外努力。除了抓好加工作坊的日常管理,洪海龍經常踏著三輪車,往返于金獅嶺和班班大道,到企業拉原料,再把加工后的成品送到企業里。金獅嶺和班班大道都是上下坡,每到上坡,他得下車,一手把住車頭,一手緊緊拽住車身,使出渾身的力氣拉車。常常是,貨物拉到了,人也累趴下了。
多次挫折都挺過來
看到服裝加工的質量不錯,一些廠家都愿意給加工活。第二年,洪海龍的作坊開始擴大,人員也增加了。第三年,他的加工作坊人手達到近百人。誰知,那一年,服裝生意普遍不好,導致沒有外加工活干。一邊是慘淡的生意,一邊是包吃包住的工人。當年,洪海龍遭遇了當老板以來的第一次虧損,前兩年盈余的資金,就這樣沒了。
隨后,洪海龍對作坊人員進行了精簡,并從義烏賓王市場租了個店面,承接加工活。就這樣,慢慢地走上了發展路。
沒有捷徑,沒有幸運,沒有一夜暴富。洪海龍的第一桶金,是通過他的辛勤努力,透支身體,付出汗水獲得的。再次回顧那段辛酸的歷程,他顯得很淡定。
16年來,洪海龍的加工作坊從金獅嶺搬到湖門,又搬到開發區,最后落戶楊里村。每搬一次家,他的場面就擴大一點。
16年來,洪海龍先后經歷了多次挫折,但他都挺了過來。當時的服裝行業,賒賬較為普遍,這也帶來了風險。2008年,一名溫州客戶向他下了服裝訂單,后因服裝不暢銷,拒不支付貨款。2015年,一名韓國客戶因為資金出問題,支付不了貨款,造成150余萬元的虧損。
經歷了這兩次挫折后,洪海龍果斷調整經營模式,注重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用好的產品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也給自己降低風險。慢慢地,他的外貿訂單多了起來,客戶也穩定起來。
進軍瑜珈運動裝細分行業
從事服裝行業時間長了,洪海龍的眼界也在不斷拓寬。早在前幾年,他就發現,瑜珈運動服做工要求高,市場需求在增大。于是,他瞄準這一細分領域,購買了專門的加工設備,并對員工進行專門的培訓,專業加工瑜珈運動服裝,迅速占領了市場。目前,他的瑜珈運動服,90%左右銷往美國市場。
2012年,洪海龍成立浦江馨藝服飾廠;2016年,浦江馨藝服飾廠實施“個轉企”,轉為浦江馨藝服飾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產值達到3000萬元,創稅收155萬元,實現了“小升規”。
目前,浦江馨藝服飾有限公司已經擁有多家分公司,員工總人數達到300余人。對今后發展,洪海龍信心滿滿,力爭2019年產值同比增長50%。
從一個外來打工者到一名企業老總,洪海龍的故事告訴大家,每個人只要肯努力、用心、堅持,就能實現心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