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奮斗 | 村里縫紉合作社開門紅 410套工裝出口哈薩克斯坦
縫紉社負責人布瑪力牙木(站立)在檢查加工的衣服
女工們展示剛做好的服裝
大家在一起交流技術
這幾天,艾海提和布瑪力牙木夫婦,雖然忙得顧不上吃飯,但心里卻非常興奮。開年他們的縫紉合作社接到了一筆大訂單,也是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批訂單——410套將出口哈薩克斯坦的工裝。
“袖口的邊注意別太窄!”……2月21日上午,艾海提和布瑪力牙木在加工車間來回穿梭,指點著工人們干活。寬敞明亮的縫紉車間,60臺藍白相間的縫紉機、鎖邊機整齊排成幾列,52名工人在機器前飛針走線,忙得不亦樂乎。
一些姐妹已經是合作社的裁剪高手
艾海提夫婦是莎車縣佰什坎特鎮鐵熱克阿恰勒村村民,這個名叫“雙蝴蝶”的縫紉合作社是他們今年年初在村里開辦的。工人全是本村村民。春節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駐鐵熱克阿恰勒村“訪惠聚”工作隊的幫助下,接到了合作社成立后的首筆訂單,為一家山東駐莎車縣服裝企業加工410套出口哈薩克斯坦的工裝。
艾海提夫婦是村里的老裁縫,曾經開過十多年縫紉店,以前大多是為鄉親們做衣服。近幾年,隨著買衣服的人越來越多,小店的生意大不如前,就在兩人進退兩難時,工作隊找到了他們。
“我們早就注意到他們的縫紉店,雖然店里設備老舊,但他們手藝很好。”駐村工作隊隊長李韜說,去年秋季工作隊有了一個想法,讓夫妻倆牽頭,成立村縫紉合作社,吸納村里貧困戶就業。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工作隊專門安排村民們到企業參加技術培訓。就這樣,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阿孜古麗和村里其他51名姐妹進入企業,跟著技術人員學習了近3個月。“以前想找個工作,可家里還有兩個孩子需要我照顧。現在多好,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什么都不耽誤。”阿孜古麗笑著說,目前每個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家庭生活大為改善。
工作隊為合作社協調了寬敞的車間,幫合作社新添了60臺縫紉設備,還為培訓后的村民們安排了一次練手機會——給本村570多名村民一人做一套衣服。過春節時,大家都穿上了合作社贈送的新衣服,村里處處充滿喜氣。
春節假期結束后,艾海提夫婦和工人們一起加班加點,“有這么好的機會,我們再辛苦也會保質保量地按期完成任務,絕不辜負工作隊、村民和企業對我們的信任。”艾海提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