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行業年度回顧專題】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改革開放40年
-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莊嚴舉行,為改革開放40周年畫上圓滿句號,也為開啟下一個征程吹響號角。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經濟騰飛的40年,是中國社會快速轉型的40年,40年經濟建設碩果累累,40年社會發展日新月異。
- 企業結構的改變
- 市場需求結構的改變
- 企業產品結構的改變
- 產業投資結構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歷了數量級和質量級的躍升式發展,產業規模、企業成熟度、產品質量與結構、技術專利等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成功地實現了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為縫制機械行業由大變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業改革開放40年
行業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行業大事,像是一幅幅歷史的畫卷,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定格住瞬間,銘記發展的光輝歷史,每一次的大事件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版圖。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自1984年成立開始,始終堅持“服務企業、造福行業、面向未來,引領發展”的初心,與行業相伴相生。▼
現今的縫機行業,繞不過臺州這座“中國縫制設備之都”,如今的臺州已經形成了臺州縫制機械產業集群。
江蘇是傳統的服裝生產重鎮,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縫制設備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深圳的縫紉機、輔助設備、軟件和銷售商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伴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壯大
縫機發展的歷史,行業前輩可以說上幾天幾夜??p制機械行業資深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雷杰總結了在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下,上海地區縫紉機產業產生的幾大變化:
臺州,經過多年的發展,從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管理粗放、質量低劣的起步階段發展到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重視產品質量、追求技術創新、實現海外并購的如今階段,以杰克、中捷、美機、匯寶、川田等企業為代表,形成了臺州縫制機械產業集群。▼
江蘇地區縫機產業的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而不斷發展壯大。這里不僅有標準菀坪、萬工、蘇州菀坪、常熟工縫等閃閃發光的整機生產企業,還有以高質量產品著稱的零部件配套基地;
這里不僅有IMB、常州工縫、TPET、翰德利等特種縫紉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縫紉設備以及延伸領域設備的生產商與服務商,還有江蘇志遠、江蘇蘇誠等資深并且成功轉型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商貿企業。
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先鋒之城,在產業勃興之初,與臺灣縫機產業有著諸多淵源。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深圳雅諾、遠成、大潔王、有利、柒柒柒、鵬誠、日東、金利、德業、金豐等都是其中翹楚。
寧波零部件產業,也是在外資企業向國內轉移的情況下起步、發展、壯大的。近年來,以德鷹、鄞工、華一、旺業為代表的寧波零部件企業主動把握市場機遇,依托多年發展積累的產業優勢,在嚴把質量的基礎上,通過設備升級、工藝改進等持續投入,合理且有效地對產能進行了布局,進一步鞏固了優質零部件“寧波制造”的整體形象。
縫制設備的創新以及智慧縫制的實現,電控系統成為了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目前,我國縫制設備電控系統的整體水平與發展步伐已經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領軍企業的產品技術和性價比已經能與國際先進水平媲美,甚至超過國外產品,在市場占有率上取得大幅度的領先優勢。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承接世界縫制機械產業轉移的良機,國際先進企業陸續到來,大量民營縫機企業借助工業縫制設備的產業春潮茁壯成長,漸漸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這一過程中,行業徹底完成由家用縫紉機向工業縫紉機的歷史轉變,刺繡機、特種機研發生產逐漸嶄露頭角,產品整體向高速化方向發展。
臺資縫企因為臺灣制造成本不斷攀升,逐漸轉戰開拓大陸銷售市場,成立研發基地,前不久舉行喬遷慶典的星銳就是其中的代表。▼
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樁樁件件,都會被歷史所銘記,在縫機人的共同記憶中,歷久彌新。相信在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為平臺的行業各方力量的大力推動下,行業內各個企業大力加強合作、交流、互惠、共享,定能推動行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