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高端智能縫制裝備制造基地(一期)——百日打樁34萬米
圖為杰克高端智能縫制裝備制造基地(一期)項目施工現場。
本報記者朱小兵文/攝
2月27日,天空下著蒙蒙細雨,在位于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的杰克高端智能縫制裝備制造基地(一期)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車輛來往穿梭。
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工地會議室里正在召開的監理例會,大家發言積極。“這類會議,我們每兩周開一次,對施工安全、施工進度等進行合理調度。今天主要是針對雨季期間安全施工進行了部署,及時協調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杰克控股集團副總裁陳華貴說,“目前,工地上每天有300多名工人在施工。”
據悉,這個基地是杰克立足中端、拓展中高端,向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該項目整體建設用地1015畝,總投資56億元,將建設研發科技大樓、縫紉機博物館、智能縫紉設備創意中心、物聯網縫制設備智造車間等,建成后形成年產智能縫紉機200萬臺、智能特種縫紉機10萬臺、智能縫制單元1萬臺、智能裝備自動線100條的規模,實現產值約90億元。
翻開此項工程的進度記事表,記者看到:
2018年8月24日,土地成功摘牌;2018年8月27日,辦理臨時不動產證;2018年8月31日,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并完成項目立項;2018年9月10日,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2018年9月26日,取得節能審查意見書;2018年9月30日,取得開工許可;2018年10月1日,發起開工令……
“目前在建的是項目一期工程,占地面積210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陳華貴說,項目從土地招拍掛開始,一路走來,得到了市里和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今年,我們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春季多雨天氣,施工很受影響。由于相關部門的支持,目前總體施工進度正按預期有序推進。”
項目臨時用電,從報審批到實現現場供電,供電部門只花了一個月時間,及時保障了項目的施工用電;在環評和人評環節,環保和建設等相關部門積極為申報需要創造一切便利條件;項目基礎建設需要深挖基坑,因集聚區地質條件特殊,質監部門提前介入,在設計階段就告知相關地質情況,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確保了施工進度不受影響……
而從去年10月1日開工到今年1月10日,短短一百天時間,該項目工程更是完成了34萬米的管樁施工任務。
“去年,臺州管樁供應非常緊俏。在集聚區相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我們項目部承包了一個企業的全部管樁產能,再和兩家企業洽談,優先滿足項目的管樁需求。”項目經理邱利根介紹,打樁期間,項目部實施每天一報,專人跟蹤施工進度,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我們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日夜兼程趕進度。比如今天因客觀因素,打樁進度有所延緩,有10根沒完成,那明天必須及時補上。”邱利根說,目前,項目的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現在,我們正朝著今年7月工程局部驗收、部分車間投產的目標,有序安排推進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