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第十一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主干企業峰會(二)
4月3日,第十一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主干企業峰會于浙江省遂昌隆重召開。圍繞峰會主題,與會主干企業代表分別從需求端變革、生態鏈質量管理系統、打造供應鏈行業思維、售后服務質量、與上游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裝備工業4.0體系產業鏈、建設關鍵零部件標準體系等方面發表了各自的見解,并結合自身及行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他們呼吁,“向高質量進行轉變,不是一個口號,我們要付諸行動。”
供應鏈的變革要從三方面入手,第一,供應商要保證質量前提下的高性價比,保證自己的綜合競爭力,就一定要做大規模,提升質量和降低費用。第二,整機企業要站在行業和自身的發展高度重視供應鏈機制,持之以恒地開展供應鏈建設,提高體量,否則產品質量不會達到穩定水平。整機企業要有聯合打造供應鏈和行業思維,而不是各自為營,做成獨立王國。第三,就是廣大供應商以“我為天下”的思維導向,把品種做多,把規模做大,提高行業平均水平。與國外企業合作的供應商也要廣泛和國內企業合作,追求整機的高性價比,在一定時間內,把中國縫機行業做精做強。
供應商如此,供應鏈也是如此,一定要把體量做大、總體利潤做高,做到極致,提高準入門檻,加大裝備改造和提升行業人才管理,提高零部件競爭力。
我對今天的產品和明天的產品有一定想法。隨著用戶對產品需求的提升,我們的標準有待進一步優化和修訂。明天的產品要做工業4.0、智能制造,那么產品必須從頭到尾數字化,解決了數字化問題才能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所以,明天的產品,在今天就要開始考慮規范標準。
在上海,企業生存不容易。鮑麥克斯的定位不是想賺多少錢,而是想值多少錢。說到有價值,是某一件事對行業能引起沖擊或者改變行業的一些觀念。我們在已經投放的市場把電控產品的包修時限從兩年改成了五年,同時也承諾一年之內無條件更換。我們的產品一年后的故障率定在萬分之五左右,相當于銷售額降萬分之五,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供應商、整機用戶、經銷商可以把電控售后服務人員取消。這件事情能夠做成功,應該對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和客戶的追求是吻合的。通過這些年的探索,一方面,下游提出需求,使我們不斷提升,鮑麥克斯的技術提高也幫助下游改變產品的應用;對上游,我們的技術來源于上游的變革,比如一些元器件技術的進步,我們又為上游提供進入行業的通道。現在我們的電控有80%全部國產化,包括主芯片,我們在與上游的深度合作中參與了檢測、性能分析,把IDBT生產過程當中的不良率降低到和IST一樣。國內電子器件的廠家對我們這個領域并不很關注,而我們領域的要求卻比其他行業要高,往往元器件廠家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特別提起他們的關注。
我有三點建議:一是要重視服裝工廠的工藝需求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發過程要更跟進用戶工藝需求變化的節奏。所以衷心希望設備制造企業能夠在縫制工藝升級當中發揮優勢,這是我們走向縫制強國之路的重要方面。現在大型工廠在選擇設備時不是很注重品牌,更看重的是功能,這一點我希望國內的整機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比日本走得更快一點。
二是作為經銷商來說,現在不是單賣設備,更重要的是要為用戶解決難點,提出解決方案。希望協助經銷商來更好的適應這種現狀,給經銷商更多的生存空間。
三是希望行業整合包括軟硬件等產業鏈上的企業進來。客戶需要的是整個生產流程的大數據,我們現在要幫助用戶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行業需要這樣的人才,需要這樣的企業。
這個會議主題非常好,做用戶需求的產品,需要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配合,延伸到真正使用的用戶需求端去。因為每個工廠的生產流程都不一樣,如何進行定單處理、符合質量要求,需要貼近用戶。整機和零部件企業要進行深入的配合,了解什么是應用前端最需要的。行業智能化、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發展在高端突破上缺乏人才,人才招進來怎么在行業里發揮作用需要思考和推動。
今年刺繡機行業形勢不如去年同期,企業壓力增大。我國刺繡機行業在全球已經開始引領發展,特別是刺繡機裝置越來越多,功能更加豐富。希望加大引領的力度,讓刺繡機行業取得良性發展,為中國縫制機械的發展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擴大更多的貢獻力量。
行業經歷了中高速增長進入了存量調整新常態階段,行業上下周期性波動,企業面臨復雜經濟環境、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磨礪,發展風險不斷增加,行業已經進入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供應鏈發展為導向”的新時期。
當前,市場競爭不是發生在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之間,而是發生在一個企業供應鏈和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供應鏈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優勢。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的演變,下游客戶對整機的需求從提供設備向提供整體化解決方案、特色化的服務轉變。整機對供應商的需求也從品質、價格、交貨期不斷外延到對供應商整體應用實力、裝備水平、經營理念多邊考量,對供應商體系提出了高質量的更多要求,大幅調整優化供應結構。
面對新的需求變化,供應商既要有大規模的產品制造能力和工藝投資能力,又要有新品測試、快速產業化、快速響應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協同,推動變革,共同打造更強大的產業制造體系。
方正目前家用縫紉機馬達年產量五六百萬臺,占全世界市場80%的份額。方正現在更多的生產是轉到汽車零部件制造。我講一個生態鏈概念,真正的核心技術大部分掌握在零部件廠商手中,零部件廠商要做好的話,確確實實能和整機廠比肩,甚至超過整機廠的技術含量,因為汽車行業就有這樣的存在。
我在汽車行業感覺最大的收獲就是整機廠有一整套的引導系統,從開發供應鏈、質量管理系統等方面幫助零件廠商提高,他也要求廠商和他聯動,降低成本。整機廠商也很關心,因為零件廠商到一定程度就降不下去成本了,但整機廠有這個能力,在采購供應鏈上幫零件廠降低價格等等。
縫紉機行業里還沒有真正的世界級企業,行業競爭沒有到很充分的程度。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按照國家規劃,如果未來有50%的汽油車變成新能源車,這個蛋糕有十萬億,競爭非常殘酷。僅大眾在中國擴產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這塊的電機+控制器這兩個產品,博世、西門子、德爾福等巨頭全部參與競爭,報價相當于我們的成本價,戰略很明確,就是要在這個行業里保持第一的地位,沒有嘗到利潤甜頭從虧本開始做,而頂級企業這種玩法的背后肯定有降本的方法,他們有這方面的沉淀研究和預判,認為伴隨電機未來幾項技術的發展,未來5年電機原材料成本會大幅下降,所以他敢這樣拍板。我們目前的企業還做不到這樣。所以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要有自己的突破方法。
我是零部件制造商,縫紉機對外是客戶導向。多年來,零件產業素質在逐步進步,但是總體不是那么強。弱,弱在制造端,弱在體系管理。能夠在零件上做集成,但對系統性制造和自動化研究偏弱。因此,縫紉自動化的變革,是縫紉的制造端自動化,加上制造端系統方面強化管理,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根本。
我最大的心愿是多開發一些新的產品,把整機企業服務好。如何去開發呢?過去做一體化產品時,是跟整機企業協同開發的,因為整機企業對用戶非常了解,而零部件企業對用戶領域比較陌生,兩者很少有機結合。希望能夠在研發階段和整機企業互動起來,這樣零部件企業可以省很多工序,前段時間我們就這樣省掉了四道工序,實現了用戶降本30%的目的。
跳出自身企業看行業,我們每人都是行業健康發展的維護者、創造者。希望國內一流整零企業不僅服務國際企業,更要在國內企業中全范圍推廣好的技術工藝,我可以向整機企業提供一體化軸承的設計和解決方案。也希望整機企業帶動零部件企業走向繁榮富強這條道路。
行業在協會組織下開展了將近十年、四個品種的質量提升工作。從整體來看質量有所提高,但在長期使用中產生的一些故障零部件還存在一定不足,希望在整機開展質量提升的經驗基礎上,開展零部件質量提升工作,為高質量的縫紉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零部件。
IMB一直做縫制自動化方面的改造,我認為,一定要增進服裝企業互動交流,挖掘更多的開創元素。因為,我們所有的市場都是來自工廠的需求,圍繞市場的需求定制開發產品。這樣未來的整個產業鏈會有更多的收獲和成就。
第十一屆行業主干企業峰會結束了,與會企業家雖各有觀點,但作為行業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整機、零部件、商貿企業都達成了共識,企業間要加強協同,提振信心,加大投入,提升零部件質量,共建供應鏈。主干企業要把供應鏈競爭作為核心,建立與供應伙伴合作及集群發展的機制;統一認識,嚴把質量關,提升供應鏈水平,共建共享共贏;加強賦能供應鏈系統,推動供應鏈變革,開展高質量競爭;企業要有平臺化思維,加強供應鏈的管理和創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