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助傳統服裝企業“輕裝快跑”
- ERP是一種主要面向制造行業進行物質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集成一體化管理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是工業互聯網應用中的內容之一。打開ERP企業管理系統,企業的生產、庫存、銷售等環節一目了然。4月11日,新順怡印花繡花廠(以下簡稱“新順怡”)負責人梁杰凱說,這套系統經過近十年發展,現在升級到了第四代,每年可為企業至少節約管理費用150萬元,而且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
和新順怡一樣,中山市風度仕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風度仕”)、廣東惠利普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也正借力工業互聯網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開辟新天地。
1、過去一堆人管庫存,現在只需一個人
沙溪鎮是國內知名的服裝專業鎮名鎮。風度仕在沙溪鎮發展了十余年,由過去的小工廠擴大到如今頗具規模的工業園,成為森馬、巴拉巴拉、特步、FILA(斐樂)等大品牌的主要生產制造商。
2007年6月,李治國從一家臺資服裝企業辭職后加入風度仕,并成為該公司的“操盤手”。現為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治國回憶道,2007年風度仕營業收入只有2000多萬元,員工150人。到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超4億元,員工達到了1500人,成為沙溪鎮服裝行業納稅排第二名的企業。
“現在品牌商要求越來越高,過去靠人海戰術的生產方式難以適應新要求,近年來公司在技術改造、工業互聯網應用方面力度很大。”李治國道出了企業實現“十年跳”的成功秘決之一。
在該公司的裁床車間內,只見幾臺先進的設備正在工作,而且每扎裁片上都有一個“小圓餅”,這個名為“FID”的磁卡,是一種高靈敏度通用型檢測器。通過“小圓餅”可以讀到每扎裁片數量、布料來自何方走向何處等關鍵數據。
李治國說,該技術是公司花費超百萬元引進的,系統使用了五、六年,通過該系統每道工序都很清楚,工資都用這個系統來計算。
管理好庫存對傳統服裝企業來說是一件復雜又煩瑣的事。李治國帶著記者來到該公司的“衣胚超市”,“人工智能”技術在這個2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將整個工廠的衣胚管理井井有條。這里擺放著整齊的貨架,每一扎貨進來都要先按卡,“嘀”一下后,定好位再入倉,尋找時輕而易舉。
“過去干這件事需要一堆人,一件一件地找,費時費勁。現在不用找了,通過智能化超市定位,只需一人就搞定了。”李治國說,這是沙溪鎮第一家“衣胚超市”,現在很多企業都來參觀。
風度仕嘗到工業互聯網帶來的“甜頭”。
2、工業互聯網迎來發展風口
在工業互聯網實施過程中,企業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十年前企業就刮起了ERP應用之風,但真正用得好的廖廖無幾。
梁杰凱說,公司之所以下決心要上ERP,是緣于印花行業配方復雜,如果沒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老板手中掌握的只能是一筆“糊涂賬”。
吃過苦頭的梁杰凱在2008年決心要上這套系統。現在回憶起這些年走過的路,梁杰凱坦言,ERP在新順怡之所以推開,離不開“技術+會計”的融合。創立新順怡之前,梁杰凱在金融單位擔任會計,是財務管理能手,但起初由于對印花技術不熟,ERP推起來也是頗為吃力,為此他惡補技術課,當技術與會計兩者結合起來時,ERP在新順怡的運用越來越順利,成為該行業內為數不多的能廣泛應用該系統的企業。有了這套系統,新順怡加大對數據的分析,倒推技術革新,實現了每周都可以開發出兩個以上的新產品,并擁用了全國目前唯一的“中國服裝印花研發中心”。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一樣,從概念、技術階段到了真正落地應用的階段。工業互聯網也真正迎來發展風口期。
“工業互聯網未來前景可期,雖然現在有些企業主的認知還不強,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社會各界的推動,相信大家對工業互聯網的認識會越來越強。”廣東惠利普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鈺龍介紹,該公司在2013年著手工業互聯網方面的事情,2015年開始在工廠智能制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陳鈺龍告訴記者,工業互聯網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過去實施的難度是數據滯后,有了工業互聯網現場端的數據采集,可以實時拿回數據,可以為生產預警和報警,當設備出現問題可以馬上進行處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對工廠現場的生產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經營者來說,可以實時掌握生產進度,生產質量、設備運行、庫存、銷售等情況。
3、加速上云上平臺項目落地
4月12日下午,以“構建互聯新體系 驅動工業新挑戰”為主題的2019(中山)工業互聯網走進產業集群宣講對接活動在火炬區舉行。活動旨在促進中山裝備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互聯網、云計算、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推進互聯網技術與中山制造業的快速融合,提升中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記者獲悉,近年來,中山市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18年入選省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試點區,同時也獲得了省工信廳資金扶持,推動了我市8家標桿企業的建設,出臺了中山市推動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關于促進云計算應用等實施方案,引進了國家骨干工業互聯網建設工業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平臺等,帶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去年,我市推動55家企業申請省工業互聯網上云上平臺的服務券,推動了22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數字化升級,推動6家企業成功入選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池。下一階段,將推動我市工業互聯網更高質量發展。
“中山制造業發達,專業鎮里龍頭企業帶著小生產企業形成了一個生態,我們落地在中山就是希望在有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的地方,來解決制造業生態中的生產制造問題。”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邦新告訴記者,中山東方國信是北京東方國信的全資子公司,2018年落戶中山以來,已經在注塑、印刷、展示柜、電飯煲等領域打造了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項目。
在他看來,中山產業集群明顯,下一步工業互聯網將迎來更好的機遇。東方國信將來會圍繞燈飾、家具、家電等產業集群做成幾個企業應用典型,然后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內的上下游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工作。
中山市物聯網協會會長、廣東司南物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力認為,工業互聯網把前端的工業設備和最終的產品連上云后,會為產品生產、銷售和售后等提供很好的決策方向。比如,一臺傳統的貼片機、注塑機的產能、產量以往企業老板是無法實時監控管理到,但現在通過數據標準化設備是可以去完成的,通過數據上云,中小企業主,哪怕是只有幾個人的小作坊都可以通過數據產生信息,信息產生決策價值。
他分析認為,中山市是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城市,過去傳統的企業上云上平臺,無論是在ERP等軟件還是各類硬件方面的投入會比較大。如今,政府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省市推出了相應的上云上平臺服務券補助等舉措,傳統企業上云上臺的成本大幅下降,技術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大幅提升,這對傳統企業“二次升級”是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