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成交不靈,美帝“稅棒”不停,紡織服裝外貿遭遇最嚴峻困境…
(美國甲骨文(Oracle)公司創始人拉里·埃里森)
5月5日,第125屆廣交會閉幕,官方發布了本屆廣交會的關鍵數據:采購商人數和出口額雙降!
第125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195454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比2018年春交會同期(下同)下降3.88%。
本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1995.24億元人民幣(折合297.3億美元),同比2018年春交會下降1.1%。
官方公布的數據背后究竟有哪些大趨勢?紡織服裝外貿到底還好不好做?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在記者會上已經明確指出,今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成交訂單中,中短單占比居高不下,長單占比依然偏低。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42.3%,3-6個月的中單占33.4%,6個月以上的長單占24.3%。
這也證明了,“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使得采購商選擇按兵不動、不下長單。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表示,這背后是全球市場需求不振、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不可避免。對政府和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在新市場、新產品上進一步下功夫,創造新空間、重塑新優勢,不能被動等待某些客觀因素好轉。
“廣交會”剛落幕,5月10日美國便對中國進口商品征稅提至25%,哀怨之聲已經刷爆了紡織服裝外貿人的屏,毫無疑問:
今年紡織服裝外貿總體形勢極不樂觀
一場傷筋動骨的大變革勢在必行!
中美貿易戰之下發生在“廣交會”里的真實故事……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如果沒什么爆炸性的東西或丑聞,廣交會就實在沒什么能引起大眾關注的點。”
但就在廣交會結束的第三天,新華社爆出:美方擬在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到25%。昨日,這一決定正式實施。
貿易摩擦就此升級,廣交會逐漸“沒落”的話題隨之再次引發熱議。
而此前,從4月15日正式開幕,到5月5日第三期結束的整整20天時間里,傳統媒體稀稀落落的幾條新聞像是例行公事,自媒體上以高度重復的經驗帖和科普帖為主,#第125屆廣交會#的討論量也僅有慘淡的413條。
第125屆廣交會吸引了來自
210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萬名境外采購商
圈內人忙于交易,圈外人少有關注。這個走過半個多世紀,影響著整個中國外貿、經濟發展的展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是隱了形。
1
采購商數量和出口成交額
再次雙降
廣交會的“沒落”,從來不是一個可以用嚴密的邏輯推演出來的真命題。如果我們把時間的維度拉長,會發現這一現狀早有端倪:
2
如果不是堵車
我都不知道今天廣交會
其實,小巴前面提到的一些數據,往往是圈外人在談起廣交會“沒落”這一話題時,才會被反復提及。
真正的廣交人,都是一二十年浸潤其中,個中滋味不言自明:
十幾二十年前,廣交會上的一個訂單可以讓一個廠商走向世界。現在廣交會上的大大小小的產品都差不離,狼多肉少,更何況基本沒有采購商帶著錢來下單,錢花完才回去。
只要不是第一次參加廣交會,就不會太過激進。對我們來說,維持老客戶是重心,新客戶不會超過20%。
在廣交會上能接觸到優質客戶的機會很少,雖然一天也能收到百來張名片,但八九成都沒有結果……
而為了對這樣的外貿形勢有更直觀、深刻的體會,小巴還在開幕式當天飛到了廣州。
在這里,全球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間接影響,悉數顯現。
首先是廣交會的周邊經濟。
相較于傳說中的一票難求、一房難求,去往廣州的機票和當地的酒店預訂,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
當天仍有機票,提前兩三個小時預訂仍有特價酒店。只是機票價格從平時的3-4折變成了8折甚至全價,酒店價格翻了2-3倍。
4月16日上午8:30
去往廣交會的大巴上
廣交會期間,小巴和入住酒店負責接送的工作人員簡單聊了聊,她說前幾年酒店房間會早早地被預訂一空,酒店和廣交會間來回的接送大巴也都擠滿了人,不像今年,稀稀落落的總坐不滿。
其次是廣交會的周邊人員。
在談及廣交會時,微信名為“廣交會證件辦理”的小哥告訴小巴,他在這一行干了8年,再也沒見到廣交會回到高峰。
而今年比較有意思的是,不止一個人跟他吐槽過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工廠效益不好,沒什么單子可接。
“所以,他們都一窩蜂地跑到廣交會來接單,帶動了廣交會的價格,平均每個展位價格漲了10000塊錢,五金的站位價格漲了15000-20000塊。”
3
歐美采購商數量再下降
創新成廣交會新口號
至于全球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直接影響,以及廣交會衰落這一話題長久存在的原因,怕是要走進展會,才能窺探一二。
為了簡單明了地呈現,小巴將他們劃分為兩個群體:采購商和參展商。
廣交會官方對前來的195454名采購商做過一個數據統計,其中來自歐美的似乎不少。但與去年春交會一作對比,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數據來源:廣交會官方統計
展會現場的反饋略微負面: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不少參展商表示歐美訂單下滑比較明顯,很多客戶都在等待中美經貿磋商的結果。
而去年中國對美國的貨物進出口金額數據,也的確不怎么漂亮。
數據來源:《2018年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
即便今年3月中國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14.2%,遠超預估的7.3%,也沒讓外貿圈太興奮,“只是個暫時現象,影響不大”。
這背后的影響因素,有2008年經濟危機后歐美國家的經濟出現拐點,近幾年來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趨弱;也有中美經貿磋商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讓大家對下單變得格外謹慎。同時,專業展會的分流,還有東南亞制造業崛起的原因也需要考慮在內。
但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國制造”—— 參展商提供的展品高度同質化讓他們難以下手。
據小巴了解,在迅猛擴張的年代,創新不被保護,抄襲者沒有前期投入,價格戰打得風生水起。廣交會上的很多中國公司都是從“復制—改良”這樣的路徑發展而來的。
因為廉價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而進入中國沿海地區尋找貼牌工廠的國外采購商,甚至會拿著看中的樣品到處詢問各個廠能給出的最低價。
這直接導致廣交會里能看到的水壺、電飯煲等小家電都大都差不離,各種建筑材料更是怎么看都類似。
但好在越來越難以成單的今天,“自主品牌”“創新”漸漸成了廣交會上的高頻詞。那些圍滿人的展位,要么是品牌過硬,要么是代表高科技新趨勢。
廣交會現場“美的”的展位
圍滿了境外采購商
這算是廣交人多年來難得的改變,至于傳說中使用互聯網來改變供應商和采購商之間的交流方式,在老廣交人身上,實在難覓蹤跡。
從宋朝的市舶司,到清朝的十三行,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明清時期,整個中國只開放一個廣州,就如同整個日本只開放一個長崎。
毫無疑問,在那個閉塞的年代,天命不凡的廣州成了唯一的對外窗口,全國各地的人都要來到這里才能直接接觸外面的世界。
而依托廣州而生的廣交會,直接打開了通向世界的一扇大門,國內老牌的大型外貿企業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
1957年第一屆廣交會
廣交會一路走來,已有整整62年。
62年來,861萬境外采購商來到這里參與了中國故事,看到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歷代變革,如今鬧得沸沸揚揚,全球關注的貿易磋商就是其一。
美方加征關稅消息傳出的第一時間,小巴找到了當時在廣交會上遇到的參展商,想問問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
比起聊到過往時滔滔不絕的樣子,這次他們似乎有些漫不經心——中國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那才是貿易摩擦的源頭。“去世博會,去高交會,”他們說道,“你去那些高科技產品聚集的展會看看。”
廣交會里都是故事,而答案已經不在這里了。。。
4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整體平穩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按人民幣計,4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308億元。其中,紡織品出口658億元、服裝出口650億元。1月~4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5158.2億元,其中紡織品出口2495.5億元,同比增長6.3%;服裝出口2662.7億元,同比下降2.5%。
按美元計,4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94.6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97.9億美元、服裝出口96.7億美元。1月~4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757.6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366.7億美元,同比增長0.8%;服裝出口390.9億美元,同比下降7.6%。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3%。其中,出口5.06萬億元,增長5.7%;進口4.45萬億元,增長2.9%;貿易順差6181.7億元,擴大31.8%。
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增長6.5%。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3.1%;進口1.21萬億元,增長10.3%;貿易順差935.7億元,收窄43.8%。
按美元計,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4萬億美元,下降1.1%。其中,出口7446.1億美元,增長0.2%;進口6552.1億美元,下降2.5%;貿易順差894億美元,擴大26%。
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731.4億美元,增長0.4%。其中,出口1934.9億美元,下降2.7%;進口1796.5億美元,增長4%;貿易順差138.4億美元,收窄47.2%。
今年前4個月,我國對歐盟、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前4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1.5萬億元,增長11.8%,占我外貿總值的15.7%。
其中,我對歐盟出口8947.6億元,增長14.2%;自歐盟進口6008.5億元,增長8.3%;對歐貿易順差2939.1億元,擴大28.5%。東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28萬億元,增長9%,占我外貿總值的13.4%。其中,我對東盟出口7143.5億元,增長13.4%;自東盟進口5621.3億元,增長3.8%;對東盟貿易順差1522.2億元,擴大72.2%。美國、日本分別為我國第三、第四貿易伙伴。
前4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1.1萬億元,下降11.2%。其中,我對美國出口8330.4億元,下降4.8%;自美國進口2628.5億元,下降26.8%;對美貿易順差5701.9億元,擴大10.5%。
謹防美國收貨人棄貨!這三條建議請務必閱讀!
雖然對美貿易順差擴大,但眾所周知,川普又開始叫囂,將繼續加征進口商品的關稅,考慮到當前中美間波詭云譎的貿易形勢,建議各位外貿人互相轉告,從現在開始,就做好以下三點,加強對美出口的風險防范:
一、出口前:厘清關稅承擔
盡快梳理貿易合同約定的貿易術語,明確加征關稅的承擔主體。安排出運前,坦誠與買方就貨物是否仍繼續出運、加征關稅的承擔主體和具體方式等問題進行協商,并留存書面依據。
小貼士:在無其他特殊約定情況下,C組、E組、F組貿易術語下關稅一般由買方承擔;D組貿易術語關稅一般由出口企業承擔。
二、已出貨:防范拒收風險、及時減損處置
對于已出運的在途貨物,買方的清關提貨意愿可能因加征關稅而受到影響,如買方明確表示拒收貨物或不配合履行清關提貨義務,已投保相關保險的外貿人,請注意保險合同約定時限,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損及早協商貨物處理方案。
三、未來訂單:協商消化加稅影響
考慮未來長期合作關系,建議出口企業與海外買方、國內當地政府/海關多方保持信息溝通,協商對稅款成本消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