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朋友圈今年都在干什么?
- 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行情冷清庫存高起的時候,很多廠家都會選擇通過降價促銷的方式來搶市場。而這種時候,也往往是價格戰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盡管打“價格戰”難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是為了搶奪客源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當有需要的時候,很多紡織老板還是會毅然決然的加入戰場。而今年,卻極少在朋友圈見到降價通知單刷屏。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伴隨著環保整治和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紡織產業經歷了一場“騰籠換鳥”的產業轉型。江浙地區大量噴水織機被淘汰,僅秀洲和吳江兩個地區,2017年便淘汰噴水織機總數超過73000余臺,而在2018年及2019年,每年還將淘汰超過30000臺織機。
而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承接了江浙淘汰的織造產能,并且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紅利以及生產成本降低的影響,轉移到中西部的織造企業實現成倍數的產能擴增。有紡織老板笑言:“江浙地區淘汰十萬臺織機,中西部上馬四十萬臺,競爭壓力能不大嗎?”
除了向中西部轉移擴增的產能,還有部分企業將工廠開到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同樣大幅擴增產能。
這些外部擴增的產能從2018年開始陸續得到釋放,到了今年,外部擴增產能的影響變得尤為明顯。可以說,織造企業正面臨史上最為慘烈的市場競爭,陡然劇增的產能使得肉少狼多的市場變得異常艱難。
02/屋漏偏逢連夜雨,黑天鵝事件頻出
3.21響水工業園區天嘉宜爆炸事故
天嘉宜作為國內間苯二胺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這次爆炸事故直接造成間苯二胺的供應短缺,進而導致染料價格的非理性暴漲。事故發生前,間苯二胺的價格為4.5萬~5萬元/噸,而事故發生后迅速上漲至14萬元/噸。
染料的暴漲導致印染成本的劇增,而染整作為紡織產業鏈相對終端的環節,這次暴漲給整個紡織產業鏈都帶來很大的傷害。
中美貿易戰快速升溫
2019年5月10日,美國正式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稅率由10%調整為25%。5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對約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擬加征25%關稅清單。
至此兩份清單以互補的形式幾乎覆蓋了我行業全部對美出口的紡織服裝產品,總額約450億美元。
而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較為依賴出口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紡織服裝品出口2700億美元以上,而國內紡織服裝品零售在2000億美元左右。美國是我國的第一大紡織服裝品出口國,其中2018年出口美國的純棉紡織服裝品占我國純棉紡織服裝品總出口額的17%左右。
所以,中美貿易戰的快速升溫對紡織產業影響巨大,大量的紡織外貿訂單因此流向了東南亞國家,國內紡織產業鏈面臨訂單量減少需求萎縮的困境。03/為什么說今年紡織老板連打價格戰的資格都沒有?
打價格戰的目的是搶客源,搶訂單。而今年市場最大的問題就出在終端需求的疲軟上,能夠“打價格戰”其實相對來說都是幸福的,至少說明有客源可爭,有訂單可搶,而更為現實殘酷的是,市場上訂單量寥寥無幾,客源少之又少,零散訂單還能做做,大訂單幾乎可遇而不可求。
市場訂單量減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由于無論是織造廠家還是貿易商的價格已經低無可低了。通過市場走訪調研,部分廠家甚至表示目前已經處于成本線運營狀態,甚至有一些廠商表示已經處于虧損狀態。
何時能迎來復蘇?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的蛋糕永遠存在,無論是哪個產業都面臨久漲必跌,久跌必漲的定律。
在2012年,紡織產業也面臨過行情轉冷需求萎縮的困境,不過最終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慢慢迎來了復蘇和繁盛,而這一次的紡織寒冬,紡織人需要堅持多久呢?大環境已然形成,學習和轉型是必須要走的路,怎樣調整自己的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無紙化辦公,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