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業亟需“工匠精神”
- 匠人
匠心
2015年“五一”開始,央視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這個系列節目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敘述了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
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大國工匠們數十年如一日敬業奉獻、專注奮進的“工匠精神”令人贊嘆和欽佩。
節目中的大國工匠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紕漏,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嘆服。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筑夢,靠的是傳承、鉆研、專注與磨礪的“工匠精神”。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
曾經,工匠是一個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圖景定下底色。隨著農耕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后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核心,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要義,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是靈魂。
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顧名思義,精益求精,是指一件產品或一種工作,本來做得很好了,但還不滿足,還要做得更好,達到極致。“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工匠”,就在于他對自己產品品質的追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他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復改進產品,努力把產品的品質做到極致。
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如果說“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傳統的“工匠精神”中具有的內涵,那么,“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則主要體現于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之中。因為和傳統工匠不同,新時代工匠尤其是產業工人的生產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機器生產,他所承擔的工作,只是眾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復興號”列車,一列車廂就有三萬七千多道工序,這三萬七千多道工序,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由車間或班組亦即團隊協作來完成。團隊需要的是“協作共進”,而不是各自為戰。因此,“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現代“工匠精神”的要義。
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一樣,“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也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一,甚至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靈魂。傳統的“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繼承,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是傳統工匠傳承的一種主要方式,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強調的則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因為只有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縫機業弘揚“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在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培育和弘揚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對于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正處于轉型升級、實現強國夢想關鍵發展階段的縫制機械行業亟需這樣的工匠精神。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么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
和其他行業一樣,縫制機械行業正在經歷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只有全行業迅速動員起來,積極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才能不斷提升國產縫機產品的品質,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由大變強的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