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張章生 : 從小張到老張的匠心之路
- 每當大家叫我老張的時候,已知當年的小張已經成熟了。我時常想起當年的小張,半夜里騎著三輪車給用戶修理縫紉機的情景。每當開會共商未來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會想起第一臺781下線的情景,第一次參加CISMA的情景,第一次邀請大家在四川開渠道商大會的情景以及第一臺模板縫紉機問世的心情,這一路啊整整走了 29年,從小張走到老張……
——中縫重工董事長張章生2019年全國渠道商年會
張章生扎根縫制設備制造已經29年,他刻苦專研,通過持續創新形成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累計獲得了 50余項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有些專利還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縫制設備的技術封鎖,促進高端縫紉機械國產化,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縫制設備行業的技術水平,為我國高端精密縫制設備產業的發展和搶占行業未來制高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越挫越勇的“創新斗士”
2008年,四川發生了一場震驚全球的大地震,四川省的許多城市被這場地震摧毀,變成一座座廢墟。為了盡快重建四川,四川省政府聯合溫州市政府發起了資源建設項目,號召溫州企業到四川投資。
得知這個消息后,張章生第一時間響應了國家號召,到四川投資興業,直至2011年在四川綿陽市全資成立了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而后花了四年多時間,將浙江中縫重工縫紉機有限公司的業務重心逐漸轉移到四川精上公司來。
從1990年第一次接觸縫制設備工作內容至今,張章生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整整29年,在這29年的時間里,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他難忘的事情,但最令他感到難忘的還是2005年在德國科隆國際服裝生產技術及紡織品加工博覽會上發生的那一幕。
那一年,中縫重工受邀參加德國展會,就在張章生滿心欣喜地在展會上向客戶介紹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的時候,一家外國同行拿著律師函,盛氣凌人地要求中縫重工撤展,因為懷疑他們公司的新產品是抄襲品。張章生拿出了一大摞的專利證書、資料任他們查詢。最后,終于在一張張鐵的事實的專利證書面前,外國同行恭恭敬敬地向中縫重工、向張章生道歉。
從那以后,張章生更加注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新,絕不能再讓國外同行拿有色眼鏡看待。 張章生具有從事縫紉機售后技術服務多年的經驗,目前是公司產品創新和研發設計的核心人物。2015年公司初代產品智能模板機首次在上海CISMA展會亮相,引起巨大反響。
2016年,公司榮獲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創新團隊獎。中縫重工的研發經費也逐年增加,牢牢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每年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僅2018年研發支出就達到了1000多萬元。
工作中,張章生常常廢寢忘食,她的愛人周芝瑛經常說他工作起來就忘了時間,說他是拼命三郎一點也不過分。在業內,張章生的勤奮是有目共睹的。這位“斗士”的專注,只有陪伴他創業全程的人才有體會。現在公司中超過10年的老員工有40余人,他們見證了公司的壯大發展。
除了響應國家抗震救災,支持四川災后重建的歷史使命這份赤子之心外,張章生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企業家精神幫助眾多員工實現人生的價值。
公司搬入四川綿陽后,來自浙江的50多名員工也來到了四川,此外來自重慶,湖北,貴州,四川巴中、廣安、綿陽等地的員工也從浙江來到這里。曾經有些在浙江工廠上過班的云貴川渝籍員工,也都回到了這個大家庭中,與公司同發展共命運。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中縫重工也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到今年為止,已經在縫紉機行業扎根了整整29年。29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干一行專一行,始終沒有動搖。公司的產品從簡單的鎖眼機、釘扣機、套結機,到現在的花樣機、模板縫紉機,每一次產品的更新和升級,都傾注了張章生很大的心血和智慧。
“企業要想生存,要想長遠發展,離不開創新,離不開自主創新。最近,華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如果一家企業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張章生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等戰略舉措,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和壯大,由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當然,公司也享受到了技術創新帶來的紅利,2018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1億元。
不忘初心的“匠心情懷”
隨著中縫重工的一項項發明專利的問世,中縫重工也走上了被同行抄襲和模仿的道路。剛開始,張章生看著自己忙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心血和投入被同行輕易仿制過去,心中非常惱火,也上過訴和打過官司。但是隨著被抄襲和模仿的事件發生的越來 越多,起訴和打官司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成本越來越高,他也漸漸地把這件事看淡了。
“只要自己能在創新中擁有成就感,自己的公司能在創新中對這個行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就足夠了。”張章生自我釋然。他說,如果沒有創新、沒有自主研發,談何匠心。
匠心就是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做專做精做細做優。
秉承一貫“創新引領未來,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宗旨,中縫重工新品疊出。2019年新推出2款花樣機和2款模板機,通過國內外的一些縫制和制衣展會,得到了市場和客戶的認可。
其中,中縫重工推出了行業領先的創新型產品——360°完美線跡花樣模板機,這在模板機市場上又是一項重大革新。該模板機在實現每分鐘3000轉的最高縫紉速度的同時,通過雙絲桿驅動和針桿旋轉,以“完美線跡、無需空移、效率提升20%”的優異表現,搭載了多項中縫重工獨創的專利,成為了高端品牌縫制品的首選。
2018年12月20日,綿陽召開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會上,中縫重工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章生榮獲“綿陽市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
飲水思源,勇擔社會責任。張章生積極救援四川地震災區,與北川縣陳家壩鄉四平村進行了村企結對,安排災區人民就業,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每年定期為孤寡病殘人士、兒童福利院等組織愛心慰問。
近年來,中縫重工不斷加大設備投入,人才引進,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在不少領域已經和領跑者并肩而行。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下,中縫重工建造了四川乃至中國西南唯一一個高水平工業縫紉機制造基地。
2018年9月,公司又在綿陽經開區購買了60畝土地,用于建設智能無人裁床和智能縫紉機生產基地,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創新的道路上,老張又自嘲自己是小張,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也正是憑借張章生這種“永葆初心”的匠心,中縫重工主動融入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潮流,唱響中國制造強國的時代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