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能終端裝在縫紉機上
- 2019年,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攜手南方日報、佛山市工商聯和佛山企業家觀察團,走訪了多家青島知名企業,從9月23日起,南方日報、南方城市智庫、佛山市工商聯共同推出第四組城市對話系列報道“品質革命 對話青島——佛山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跨省跨國系列報道”。今日,南方日報刊發《酷特智能:把智能終端裝在縫紉機上》一文,深度探訪了這家在服裝行業率先開啟數字化變革的企業,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2019年9月24日《南方日報·佛山觀察》相關報道版面圖
在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酷特智能”)的大樓,進門就是一個像宇宙一樣的穹頂造型。作為該公司的董事長,64歲的張代理穿著色彩鮮艷的格子襯衫、九分褲,一副潮人打扮。他很驕傲地說,“這個穹頂是我設計的,人類就是要探索未知。”
在服裝這個再傳統不過的行業里,酷特智能率先開啟了“未知”的數字化變革。走進酷特智能的生產車間,忙碌的一線工人、多道人工工序……表面上跟一家普通的服裝廠無異。但實際上,在繁忙的工人背后,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等管理人員都已經從車間消失了,工人只聽數據的。
這是一種獨特的智能制造形態??崽刂悄茉浭且患覀鹘y的服裝制造商,在行業內率先進行了智能化升級。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許多制衣工序還難以實現完全的“機器代人”,酷特智能進行了數據驅動下的人機協同。班組長等管理層的消失,也因為數據成為了車間流動的“語言”,驅動著產品制造的全流程和每個工人的勞動。
在酷特智能,服裝定制生產流程被分解為300多個控制節點,包含互聯網下單、自動生成版型、智能排產等20多個子系統。車間里,每個縫紉機都裝上了智能終端,每塊面料、每件衣服上面都有一張ID卡,包含著客戶的需求信息。每件衣服的客戶需求都通過互聯網直接傳遞給了工人。
傳統的科層制部門沒有了,數據化治理平臺建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勞動積極性也被完全激活。每個人一開工,就能從身前的屏幕上清楚看到自己要做什么、能獲得多少報酬。員工與企業不再像上下級的雇傭關系,更像是一種對等的合作。
改造之后,酷特智能管理成本降低50%,生產效率提高20%。張代理表示,企業所有資源都被引導面向消費者的“源點需求”。
與此同時,一些節點的流暢度、一些機器的工作效率都還有提升的空間,這更加推動著其不斷變革,探索更優的經驗和模式。張代理認為,“服裝這個產業非常傳統,但是我們把它做得不傳統。”
通過優化的管理方法,用好資源、滿足需求,這是所有企業經營的核心。為了將其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應用到更多企業和行業,酷特智能成立了新動能治理工程研究院。在張代理看來,無論企業做得多大、無論處在哪個行業,都需要不斷地轉型。
為了將其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應用到更多企業和行業,酷特智能成立了新動能治理工程研究院。
對 話
企業怎樣從做服裝到做服務?
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酷特智能”)的數字化變革,不是只套用了流行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地對商業模式、企業組織、生產流程進行了再造。最為顯著的一點是,客戶與一線工人之間只有數據、沒有“中間人”,從而幫助企業實現流暢高效的運轉。
在自身變革的基礎上,酷特智能還面向其他企業和行業推出服務,從一家做服裝的公司逐漸成為了一家做服務的公司。
酷特智能與佛山很有淵源。對于酷特智能的數字化經驗,佛山企業家們十分好奇。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模式?它是怎么運行的?經驗怎么復制?
◎變革溯源:“沒有佛山,可能就沒有我的第一家公司”
〖1986年,張代理買了全套的“286”電腦,還請了專業人士來教自己的孩子用電腦。通過一次偶然到佛山的考察,他埋下了力推企業組織變革的種子?!?br />
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代理
張代理(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對廣東和佛山特別熟,因為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在這里,而且沒有佛山可能就沒有我的第一家公司。
上世紀90年代我到佛山出差,發現這里的企業都叫“某某有限公司”,而我們那邊還叫“某某服裝廠”。我當時就很好奇地問,“有限公司”是什么意思?有個企業家跟我介紹,說他的公司是合資企業。我就往下繼續問,發現只要港澳臺的企業家來投資,占到一定股權就可以成立合資企業,享受很多優惠。
當天晚上回到賓館以后,我就打電話給我妻子,她有個親叔叔在臺灣。我就想跟他合作做這件事,叔叔說投點資正好。當天晚上,我們就做了這個決定。所以我和佛山是有緣分的,沒有佛山就沒有我的第一家公司。
我現在的生產線跟佛山的廣東瑞洲科技有限公司有深度合作,共同研發了新型的裁床設備。瑞洲科技原來做的裁床不錯,但是做的是硬材料,軟材料不會裁。我們之前用的裁床,質量也一直有問題。于是我們雙方結合各自優勢合作研發新的裁床,瑞洲科技派工程師到我們工廠,和我們的工程師合作,幾個月就把新的裁床做出來了。這個裁床在國際上也屬于先進水平,到現在也沒有進行過大的改進。
黎干(佛山維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我之前到過酷特智能,你們也到過維尚家具與我們相互交流。我看完你們整個流水線后感觸很深,信息化確實做得很極致,但自動化方面可能有不足,縫紉機等機器還不能達到100%充分運轉。
張代理:企業在發展路上,一切都在過程當中。能不能健康發展,由市場說了算,有利潤、可持續,這就是最好的。市場需求決定我們的命運,它給你訂單、給你利潤,你就有發展,它不給,那你就是零。
維尚家具的自動化做得非常棒,但是做服裝可能不一樣。服裝是有它本身的屬性,還不能完全自動化。服裝是硬和軟組成的,軟的部分還是要靠人來做,其他有些部分就可以自動化。當然,酷特智能還是要不停地提升,和你上次來的時候相比,這幾年我們有了很多新的變化。
酷特智能的平臺建設越來越成熟?,F在,酷特智能就是打造一個信息化的治理平臺,幫助其他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我現在就專注于治理平臺和治理體系的研究和實踐,服裝主要是我女兒在做。企業經營層面,她是獨立開展工作。
我與女兒的傳承也是在平臺上自然進行的,沒有平臺無法很好地傳承。我做了30年企業,要把它一下子交給女兒,她沒有這么多年的經驗、心得,怎么能完全繼承得了呢?你要把你的經驗,搭建出治理平臺,在平臺上成形。年輕一代玩平臺比我們還玩得熟練,這不就傳承了嗎?不用我傳承,平臺化就是最好的傳承。
在變革方面我是一個強力的推動者。我是很前衛的,比如1986年家里就買了全套的“286”電腦,不僅如此,我還請了人教我的孩子使用電腦。這件事情驗證了我的想法比較超前一點。
酷特智能探索數據驅動下的人機協同,大大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平臺解析:做企業家該做的,“亂七八糟的事”交給數據
〖企業家如果不是信息技術的專家,怎樣帶領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當企業經營走向了數據化,企業家還能發揮哪些作用?酷特智能通過人機協同的改造,提供了一個企業治理的樣本。〗
張代理:雖然我1986年就買電腦,但這個平臺不是我30年前設計出來的。那時候我們要做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就做著看,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其實,干活需要懂技術懂IT的人來做,治理平臺并不一定需要專業的或懂IT、懂技術的,治理架構和思路是需要企業家自己做,這是兩種人。
很多技術有全世界頂尖的技術科學家來研究,我們就做應用。應用里面,最關鍵的核心就是你目標清晰,能說明白你要什么。你說明白了,現在的技術都能實現,說不明白,那就沒辦法了。
路乾(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通常認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對未來做預測、決策、協調,但是數據化以后,我們不需要企業家做這些了,那企業家還起什么作用?
張代理:企業家是永恒的、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部分。他的思想起著決定性作用,他的創新能力決定這個企業有沒有后勁、有沒有發展、有沒有可能。但是,企業家要騰出精力來做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情,把人從瑣碎的管理中解放出來,“亂七八糟的事”交給數據、交給平臺來做。
在生產端,這個工廠沒廠長、沒車間主任、沒有班組長、沒有審批,全部數據驅動。市場那一端也有相應的方案,通過實時的數據來驅動,沒有人再干預它,它們都是打通的。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我們現在有一個概念叫“人機協同”,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不用機器幫助而工作。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家的人機協同是什么?企業家光跟我們一樣用手機,夠不夠?
這家公司非常重要的是,不用“管理”這個詞了,用“治理”這個詞。管理,老是人治、命令、權威,引起的抵抗和信息損耗越來越大,所以要變革。運用信息技術,消費者的需求直接就到了工人手里,中間的環節全部通過IT解決了。在這個企業我們看到,企業家的人機協同水平挺高的。
企業家要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達到人機協同較高的水平,不是一般的玩玩機器、看看電視就完了,要利用這些技術來為管理企業、治理企業、服務市場提供幫助,這家企業是一個例證。
吳翠霞(廣東興奇金屬有限公司副總裁):你們在車間現場還是有很多基層的員工,這些員工的協調、激勵怎樣做好?好像仍然有一些瓶頸的工序,影響效率的提升,這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張代理:我們的流程在不停地優化,絕對的流暢是永遠做不到的,但是可以做到相對的流暢。員工有一個自組織的過程,他們一發現問題,會自動進行調節。沒有班組長了,這個協調單元就像是家庭的協調單元,要形成內生動力,它自動、自發地來解決問題。還有就是人性的問題,你把機制給他配好了,把標準規范設計好了,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李金柱(酷特智能工程系統總經理):工廠的員工都在拼命干活,因為那是數據驅動。數據告訴他怎么干就怎么干,數據告訴他什么標準就按什么標準,數據告訴他可以拿多少錢就拿多少錢。
另外,我們采用內部創業模式,企業和員工是合作的,工廠就提供8小時的能源,公司的機器就運轉8小時,早上8時到下午5時允許用,一到下午5時就停電清場,員工必須離開。
酷特智能通過人機協同的改造,提供了一個企業治理的樣本。
◎模式復制:數字化共性超越制造場景的差異
〖制造業轉型升級,就要用最少的資源做出客戶需要的產品。當數字化成為制造業的必然趨勢,如何通過軟件、硬件、流程、組織等方面的全方位重塑,讓公司適應新的時代?〗
周其仁:酷特智能現在的主要業務是把這套模式發展到其他行業去,不僅僅是服裝行業。最后它就變成一家改造公司的公司,不是做服裝的企業了。
吳艷芬(廣東美思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做內衣服裝30多年了,對你們企業這樣的人機協同真的很佩服。一個文胸里面有20多種材料、50多道工序,基本上不能自動化,但內衣定制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你們打破了傳統的經營模式,直接對接客戶,避免了代理商、終端商等中間的各種市場因素影響。這套系統能否應用到內衣行業當中?
張代理:改造沒有問題,而且必須要改造。用未來五年看,不變的話很危險?,F在的企業運行模式一定不能繼續下去了,因為這個市場變化得太快了,現在這個時代就是要改變。
商業模式要改變,制造模式、組織模式也必須要順勢改變。企業規模多大不重要,但是至少要健康、可持續,不能做得天天很累。客戶盡管訂了貨,過了兩天不大好賣,他不要了,你隨著他就會很困難。現在規??梢赃m當地縮一下,檔次可以往上調一調。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從客戶到制造)是先有需求,通過平臺直達工廠。這條路我們認為不是想不想打通,而是必須打通。
路乾:你們服裝工廠的數據驅動,最難的一點應該是從消費者身上收集數據,你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張代理:人類數百年的傳統裁縫,從中國到歐洲、從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都是一個問題,量體師都是老師傅帶徒弟,沒有幾年的積累誰都量不了體。但是我們創造一種方法,在人身上做到三個固定的坐標點,再加上一條中央水平線,把量體這件很復雜的、靠經驗做的事情標準化。
我們有在線的共享量體師,我們量一個衣服會給他一定的費用?,F在我們已經布局好了,在線上把客戶推給你,你負責量好、服務好,衣服一做好交付,就給你這些費用。
霍志華(廣東永利堅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你們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轉型,同一個團隊做這件事情,還是打破,重新建一個工廠?有的工廠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做大批量生產,原來的設備、原來的工人、工藝都做不了定制。
張代理:我們的傳統觀念,老是覺得那個東西是不是改造不了?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而不是要把人換掉、把機器換掉。其中,軟件、硬件、流程、組織都改造。改造完了以后就是一個定制化的工廠,這是我們的基本概念。
李金柱:對傳統制造業來說,數字化的共性超越了場景的差異。煙臺市有一個做冷藏設備的廠家,總裁來了我們這里一看就說,你用面料做衣服,用線把面料縫起來,然后把扣子縫到面料上,我是鋼板,把鋼板拆完了以后用焊頭焊,然后上邊安裝螺母,生產過程一模一樣。
無論我們的企業多大,其實做企業就是用我們的資源去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然,對資源怎么用,就是有一個管理。通過優化的管理方法,用好資源、滿足需求,這是所有企業經營的核心,轉型就是要解決這三者的關系。現在我們數字化轉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用一個什么樣的方式能做客戶需要的產品,同時投入的資源是少的。
佛山企業家觀察團走訪酷特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