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已下令:不停產、不限產、不檢查、不打擾!企業終于等來好消息!
- 近年來,我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實現了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生態環境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我們正面臨著嚴峻的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地下水污染、垃圾問題等各種環境問題,使得城鄉居民暴露在健康風險之下。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促進的,二者之間相互統一。想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要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環境的保護也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持。
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轉發人民日報社論再次狠批一刀切問題,要求環保精細化。而河北省則在全國率先建立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對合規企業優先保障其生產經營活動,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期間“不停產、不限產、不檢查、不打擾”。以此來看,國家大風向在發生變化,環保政策也在逐漸精準化,這對于我們化纖紡織行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2018年和2019年是國內紡織行業的陣痛期。中美貿易戰導致關稅增加、宏觀經濟下行、環保政策趨嚴、勞動力成本提高,四座大山壓身,不少企業岌岌可危。
環保“一刀切”嚴重損害企業正當權益
早在2017年時,環保一刀切的現象就時有發生,“環保風暴”淪為地方政府應付中央督察的“臨時抱佛腳”之舉,緊急整改或者關停則令許多企業苦不堪言,無法接受,積怨不少,有些則演變成政企嚴重對立的群體性事件。
企業大面積斷水斷電停產,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而且對于很多行業來說也造成了動蕩。當下不少企業回憶起當時的環保督察不由的,談「環保」色變!
面對「在這里經營了數十年,憑什么今天就不合格了」的質問,又不予以充分的理由說明,只是簡單粗暴地強調:「我說不合格就不合格,能給你找出一百個不合格的理由!」這種做法備受爭議,難以得到企業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生態環境部:開展為期三個月整治一刀切專項行動
今年9月起,生態環境部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糾正一些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正當權益。
我們企業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過的。
延伸閱讀:環保督察查什么?
1、重要盯住中央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
2、重要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
3、重要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
4、重要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