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可擋:又一家紡織企業狂砸13.5億,在非洲建15000人服裝工廠
- 央視網消息:“力爭2019年底,安泰(埃塞)的員工達到15000人。”安泰集團董事長錢安華樹立了今年的創業目標。
這家來自中國浙江的紡織企業,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籌劃到埃塞俄比亞投資,計劃分三期、共投資2億美元,在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東南80公里處的阿達瑪(Adama)市,建立從面料生產到服裝加工的完整產能配套生產基地。
2018年12月30日,安泰埃塞分公司首箱出口儀式完美落幕,成為阿達瑪工業園第一家實現出口創匯的外資企業。
目前,安泰埃塞分公司面積達14萬平方米,其中廠區面積占地超8萬平方米,員工3000余人。
自2018年9月安泰埃塞分公司正式入駐阿達瑪工業園后,已經招聘來自周邊村莊1500人左右,幫助當地政府解決工業園區搬遷農民的再就業問題,當地農民從無業、失業到就業,他們開始職業轉型。經過一年時間的職業培訓,員工的生存和生活理念也發生改變,從原來的懶散不羈、隨意請假,到按時上班,互助友愛,他們成為埃塞新生模范。
當地農村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大部分家庭用驢或者人力從5-10公里外的水源處運送用水,為了解決員工飲水問題,他們從市場上購買飲用水供員工飲用,成為阿達瑪市第一家解決員工飲用水安全的公司。
2019年3月,雨季來臨之際,公司為每一位員工免費發放雨衣,人文關懷到細處,將每一位員工放到心里,希望他們做一個自豪的“安泰人”。
這種國際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受到了阿達瑪市政府的大力表彰。
閱讀延伸:
優衣庫:中國紡織工人時薪翻了2倍,嫌成本太高,跑去非洲了?
快時尚競爭愈演愈烈,優衣庫忽然眼光一轉,將目標投向了埃塞俄比亞。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零售巨頭迅銷旗下的優衣庫將在埃塞俄比亞設立非洲首個生產基地。低工資水平的非洲一直被視為孟加拉國和越南等地此類工作的潛在競爭者。
盡管這種情況尚未大規模出現,但埃塞俄比亞已經吸引了中國、日本和美國的投資,成為世界制造業版圖上的非洲新星。
非洲工廠
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公布上述方針,并稱優衣庫最早將于2018年啟動襯衫等服裝的試生產,如果能夠穩定生產低價高質的產品,埃塞俄比亞將成為其對歐美市場的出口基地。報道稱,優衣庫此舉意在提供價格競爭力,用以對抗全球服裝巨頭。雖然優衣庫在以亞洲為中心的海外業務中表現堅強,但是在歐美與ZARA及H&M等全球服裝巨頭的競爭十分激烈。最新財年迅銷集團收入錄得161.18億美元,較2015財年21.6%的增幅出現大幅放緩的趨勢。降低成本成了優衣庫目前提升競爭力的最好辦法。
優衣庫在中國的代工廠并不占少數,但由于勞動力成本提升,向新的制造業洼地轉移成為趨勢。目前,優衣庫在中國的代工廠共有88家,但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紡織工人的平均時薪增長了兩倍。而埃塞俄比亞借助比亞洲發展中國家還要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培育了縫制產業,2006-2011年,埃塞俄比亞的紡織制品收入翻了四番。也是在這段時間,埃塞俄比亞出口到歐洲的紡織品增長了500%。
萬千優勢
與優衣庫無異,勞動力成本低廉是外資企業選擇埃塞俄比亞的主要原因。埃塞俄比亞約有1億人口,其中勞動力人口約4500萬。但埃塞俄比亞人均收入極低,工人平均月工資僅為50美元,而越南為150-170美元,中國則為400-500美元。同時因并未引入最低工資制度,埃塞俄比亞在非洲國家中的工資水平也處于一個較低位置。
另一方面,政局穩定也是外商投資考慮的一大因素。駐非洲商務和政府關系顧問沈詩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在非洲的50多個國家里,除個別動亂國家以外,整體狀況向好。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又是個強有力的執政黨,無論是在席位占比還是在國家政策的執行上面,都能有效結合幾大家族共同推進。沒有政黨頻繁更替的危機,再加上執政黨對國家發展的有力規劃,打破了傳統外商投資的第一道屏障。
埃塞俄比亞政府對于發揮固有優勢下了一番功夫。目前,埃塞俄比亞政府為服裝的出口通關開通了綠色通道,使服裝制造企業可以立即獲得外匯,并且不斷降低開立信用證的成本。由于高品質的棉花供應以及相對成本較低的水力發電,埃塞俄比亞紡織業不斷發展,這也使得服裝產業的發展有了上游基礎。
避“重”就“輕”
世界銀行發布2017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埃塞俄比亞2017年經濟將增長8.3%,成為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
蓬勃發展的制造業帶動了國內工業園的興起。目前,埃塞俄比亞已經將工業化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把建設工業園區、推動對華產能合作作為實現工業化的重要依托。但工業園的整體情況卻不容樂觀。
沈詩偉認為,埃塞俄比亞沒有發展重工業的條件,輕工業是它的不二之選。雖然目前埃塞俄比亞國內工業園數量較多,但卻缺少標桿化企業。由于不是英語國家、法律法規與國際不接軌、金融不開放等原因,導致埃塞俄比亞國際化、市場化程度較低,并不利于輕工業的發展。
另一邊,在埃塞俄比亞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農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在埃塞俄比亞的1億人口中,農業勞動力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5%以上,農業占GDP的比重為47%左右,90%的外匯來自農業產品出口,是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更是人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目前埃塞俄比亞農業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灌溉及耕作技術雖然得到了一定提高,但部分地區仍未擺脫靠天收種的局面,現代化的灌溉設施需進一步推廣。
農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輕工業的發展。沈詩偉稱,“農業支持輕工業、輕工業反哺農業”,才是埃塞俄比亞發展的正確方向,但現實農業發展的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再加上烏干達、肯尼亞等金融放開國家的競爭,埃塞俄比亞的輕工業未來或許還需克服一系列困難。
埃塞俄比亞政府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政府部門已經建立起定期與使館人員就雙方共同關心、重視的相關問題進行磋商的機制。
非洲,一個資源稟賦極為豐富的新大陸,憑借人口紅利、出口關稅優惠、能源成本低廉等綜合優勢,正在吸引著眾多中國優勢紡織服裝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