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中國服裝行業將面臨何種變局?
- 據行數據統計,2020年新冠疫情對紡織服裝企業影響較大,由于受到交通、物流、防控、工人等多重綜合因素的影響,截至2月15日前,開工的針織企業不到30%,截至到2月底,開工的企業接近50%左右。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約有30%的針織企業無明顯的開工計劃,至2月底,不到30%的企業預期能回復50-70%產能,約有60%左右的企業預計截止到2月底,產能預計僅能恢復到50%以下。疫情對服裝行業造成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在疫情影響下,紡織服裝業面臨怎樣的變局?
一、向醫療健康產業轉型
這次疫情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健康觀,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過后,全民健康產業必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全民的健康和防護意識也會進一步增強,健康、養生將是人們未來生活的主題,對于內衣行業而言,消費者會更關注健康的產品和生活方式,因此會極大地催生健康內衣產業以及周邊防護產品的爆發式增長。基于此,國內部分服裝企業開始“轉型”醫療紡織品生產。如雅戈爾、紅豆股份、鄂爾多斯、報喜鳥、華紡股份等多家服裝企業改造、增設生產線,轉產口罩和防護服。受此影響,上述服裝企業股價均有所上升。
二、基于社區化的服務迎來新的機會
在此次疫情過后,社區化、生活化、融合化或成為新的趨勢,消費者為了避免人員密集,購物轉向與聚焦于輻射社區周邊的生鮮商超、便利店,以及對社區有所覆蓋的新零售平臺,而通過對近段時間數據觀察顯示,這互聯網生活部分的訂單量平均高出平時的50%以上。這對于內衣零售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社區化將成為線下實體零售渠道最值得探索的重要領域之一,通過這次疫情期間對于消費習慣的培養,這種基于社區服務的零售將迎來新的機會。
對于服飾企業,可以把社群經營放在第一優先級,運營者馬上從線下門店轉到線上社群,針對所有的客戶,無論是數據庫里的,還是在導購員微信里的,都要盡快集結。尤其是那些有過一定的消費的歷史,或者對品牌有好感的用戶,要盡快利用這種好感度和再次購物的可能性把他拉到社群當中。盡你所能把他們的家庭全鏈路,足不出戶的所有需求都放到你的社群里。
三、無人化和少人化的“智慧工廠”
疫情中,大家都看到了,機器人、無人機、無人商店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面對疫情,”防疫“和”復工“也成為政府的兩難選擇。無疑,自動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廠”,將成為政府樂于扶持的產業。
四、直播、社交電商等新渠道快速發展,很多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據預測,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的用戶數和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4.22億人和20605.8億元,增加至7.73億人和30000億元。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在疫情影響之下,足不出戶成為人們避開災難的最佳選擇,線上購物也成了人們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最佳消費方式,相比于傳統電商,社交電商在流量、運營、渠道、用戶及獲客成本等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直播、社交電商即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五、消費者深度在線,加速企業線上線下融合
突如其來的疫情催生了“宅經濟”,人們宅在家里,將生活、消費的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課堂、在線醫療、在線娛樂、直播網購、生鮮外賣、在線社交等生活方式使消費者深度在線成為常態,加上疫情管控出門受限,很多終端店鋪和企業不得不使用線上營銷和社群營銷的方式連接消費者,在線辦公、新零售、直播賣貨、社群運營等手段的運用,直接加速了企業線上線下的融合。
六、促使企業加速結構性調整及布局
本次疫情給很多生產企業帶來最重要的深刻反思是企業能否在疫情來臨時不受影響?歸根結底是企業的業務或者銷售渠道等經營結構太單一,局限于傳統線下渠道、單一市場及訂單業務等,沒有提前進行結構性布局導致企業經營極易受到重大影響。
七、加快企業智能化及數字化進程,提升效率
內衣作為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供應鏈周期較長,對制造工人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行業效率較低,企業生產和零售數字化、智能化程度較低,疫情的到來使大批工人無法到崗,導致眾多企業產能受到較大影響,疫情的影響又幾乎導致市場錯過訂貨季節,使企業陷入做貨怕庫存、不做貨怕缺貨的兩難境地,其本質原因其實是數字化和智能化不足。因此本次疫情的到來將會使很多企業主痛定思痛,加快企業數字化及智能化升級。
八、企業提高免疫力,加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危機意識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所有企業的復工生產、營銷、原材料、訂單等各個環節均受到重大影響,經營成本、人員工資、租金的壓力,使很多缺乏現金流和抗風險能力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憂患和危機意識,使更多企業從戰略層面思考企業如何更好的具備抗風險能力,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