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口罩產業鏈上的那些事
- 全球口罩需求猛增,價格一路飆漲
疫情突如其來,病毒防不勝防,口罩的需求瞬間被引爆。盡管當前口罩日產量已超過1億只,但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以及返學浪潮,口罩的需求仍面臨著較大的缺口,一直到疫情徹底控制之前,口罩都將會是最熱銷的“剛需”產品。受需求激增影響,國內平面口罩價格的也是一路飆漲,從疫情前的0.2元/只漲到3元/只,甚至更高。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逐漸好轉,但國外形勢卻日益嚴峻。隨著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國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不斷走高,口罩需求激增,價格飆升,供給也出現嚴重短缺,“一罩難求”的局面重新上演。阿里國際站披露的大數據顯示,近30天,該網站全球醫用口罩需求環比增長13769%,口罩,成為全球的“硬通貨”。據媒體報道,意大利口罩的在線價格從10分歐元(約合人民幣0.76元)漲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帶呼吸閥口罩價格已上漲十倍;德國藥店口罩10日內漲價24倍,約售60歐元/盒;韓國口罩單只售價超過4000韓元(約合人民幣23元);美國一只N95口罩的售價從8美元(約合人民幣56元)漲到了20至25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170多元)。
口罩生產企業激增,設備、原料被重金“哄搶”
受國內外口罩需求猛增、市場紅利巨大和政府鼓勵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除了口罩生產企業不斷擴能增產外,很多跨行企業也紛紛加入破解“口罩困局”的隊伍。天眼查發布醫療器械企業大數據顯示,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全國經營范圍含“口罩”的企業新增3112家。隨著眾多企業的增產、轉產,對口罩機的需求驟增,一臺口罩機的價格從12萬漲到120萬元,訂單依然源源不斷。同時,與口罩配套的相關原輔料,也遭到重金“哄搶”。耳帶,鼻梁條等輔料價格成倍上漲,但是上線及轉產的門檻較低,短時間內供需關系得到緩解。在口罩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口罩“心臟”——熔噴布的供應不足成了焦點難題。
熔噴布市場供應緊張,警惕市場亂象
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正常情況下每年用于口罩生產的熔噴布在1萬噸左右,其市場需求長期較為平穩,國內能夠生產熔噴布的大型企業不多,整體呈現出小而散的局面。一般情況下,1噸熔噴布約能生產100萬-120萬只平面口罩或30萬-40萬只醫用防護口罩。
近期大量涌現的口罩廠,由于沒有穩定的供貨商,在口罩豐厚的利潤刺激下,不惜高價買布,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口罩生產商的囤積原料和中間商的倒賣行為,助推了原料供應緊張形勢。此外,與口罩生產線相比,熔噴非織造布設備投資大,建設周期長(至少3-4個月,正常要超過半年,加上調試,正式達產的時間更長),生產工藝相對復雜。且疫情一旦結束,口罩需求將大幅回落,產能過剩的預期也使熔噴非織造布生產企業不敢加大投資,致使目前的供需關系緊張的情況長時間難以調和,導致熔噴布價格進一步上漲。
在熔噴布供應緊張并短時間難以調和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批倒買倒賣,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中間商。有些人拿著沒有駐極不能用于口罩過濾層的熔噴布賣給新上線的口罩企業(使用沒有駐極的熔噴布口罩過濾作用只在20%左右),更有甚者拿著紡粘布冒充熔噴布倒賣獲取暴利,希望企業在購買原材料時提高警惕。
熔噴等原材料進一步上漲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有大批口罩企業上線,如何盈利?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熔噴非織造布作為口罩的關鍵原材料,占口罩價格的比例很低,其價格上漲對終端口罩利潤價格的影響非常有限。以平面口罩為例,疫情前熔噴非織造布成本占口罩零售價的10%左右?,F階段,按每噸熔噴非織造布20萬元價格計算(折算每只口罩約0.2元),熔噴材料占口罩零售價(北京每只約4元,上海、湖北每只約3元,京東3月10日市場銷售價約為3元/只)也不超過7%。
加之其他物流,人工,耳帶,鼻梁條等成本的上升,相對于口罩售價及口罩機的產能(每臺口罩機每分鐘生產130只,1天約生產17萬只),目前原料漲價部分還是完全可以被口罩的高利潤稀釋。
充分挖掘產能,加大開發替代材料
在加強產業鏈統籌,充分挖掘熔噴布生產企業潛能后,在原有日產量30多噸口罩用熔噴布的基礎上,熔噴布市場走勢正在發生以下變化:一是原生產汽車隔音材料、保暖材料和吸油材料的熔噴生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轉產口罩用濾材,日產量可達100噸左右;二是原生產SMS(紡粘熔噴復合)非織造布企業調整生產工藝,可日新增熔噴布產能60噸左右;三是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央企,加快投資建設熔噴布生產線,有效增加了產能;四是研發投入力度加大,開發出熔噴布替代產品。從整體上看,熔噴布日產能將達到200噸左右,可以滿足約2億只平面口罩或6000萬只醫用防護口罩,總量上是可滿足最低需求。
同時,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目前也在呼吁行業內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優先、優質、優價保障國家緊急防護物資供應;在確保產品質量前提下,嚴格控制生產成本,減少流通環節,杜絕市場炒作,維護市場秩序,彰顯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