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服裝智能制造的轉型與思考
- 3月20日由力克和紡客聯合舉辦的 “疫情過后,服裝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的深度和探索” 網絡研討會如約而至,本次講座除了聚焦當下疫情對制造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企業如何務實地推進工廠數字化之外,還對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制造的策略和規劃進行了解析。
以下是一些干貨摘錄,
制造業唯一不變就是變 — 黃培
我們所處的制造業,唯一不變就是變。從消費者個性需求的變化,技術創新的變化,到產能過剩帶來的柔性生產需求變化,以及智能制造新技術給新制造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變化。
我們通過智能裝備,去打造智能化的生產線,實現設備和設備之間的聯網,構建智能的車間,建立智能的工廠,使得我們整個生產模式能夠實現創新。
企業需要了解和應用的一些關鍵技術包括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應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增材制造、大數據。此外還包括自動識別、信息安全、自動控制和工業安全等。
企業有了很多的信息系統、自動化系統,最終要打通并實現融合,把數據從應用系統里抽取出來,進行分析和支撐決策,從而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決策。智能制造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手段,而非目標。
服裝公司的利潤是可以裁剪出來的 — 孟慶華
國內大部分服裝公司裁床的綜合效率在50%以下,這是一個比較讓人驚訝的數字。
怎么理解呢?買一臺機器之后,如果說一個班工作10個小時,他只有5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在工作,其他5個多小時其實一直處在等待狀態,這對整個裁剪車間績效的提升是一個比較大的傷害。
同時,很多中國的服裝工廠布局還是比較凌亂的,到處都是堆疊的裁片、半成品或者原材料。
我們知道一個管理學非常有意思的觀點,當生產現場變成倉庫的時候,它的效率一定不高。我們可以通過進一步布局,把鋪布、裁剪、驗片等程序規劃好,同時線平衡以及各工位的標準化都做好,這可以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消除現場存在半成品庫存的現象,從而提高整體效率。
目前在裁剪車間比較流行的是無紙化的信息傳遞,ERP、MES系統技術可以將訂單信息傳給裁床,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干預產生的失誤。目前這些技術在市場上都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僅有少數公司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