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放緩,行業步入階段性調整——2019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概況(一)
- 2019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全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大技術創新,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智能轉型,培育增長動能,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勁和堅定的發展信心。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內外市場需求放緩、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升級等多重壓力下,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均明顯下滑,由恢復性增長步入階段性調整,工業縫制設備總體產銷規模回落到2017年水平。
2019年行業經濟發展概況
(一)經濟效益明顯下滑,成本費用有效控制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圖1),2019年年縫制機械行業238家規上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為276.4億元,同比下降11.80%;累計利潤總額為15.46億元,同比下降29.35%。協會統計跟蹤的百家整機企業數據顯示,2019年百家整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97.3億元,同比下降9.35%;利潤10.62億,同比下降33.23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9年,隨著國家各項減稅降費及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政策落地,企業積極挖潛降本,成本費用得到有效控制。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表1),2019年行業規上企業累計成本費用255.89億元,同比下降10.95%;三費比重為12.09%,較上年下降0.21個百分點;百元營業收入成本80.49元,較上年減少0.57元,遠低于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08元的均值。
(二)生產總體下行,智能類產品增長
2019年以來,行業生產逐步放緩,并在二季度步入負增長,全年各主要品種生產均呈較快下行態勢。全年行業規上企業累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5%,低于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2個百分點。
據初步測算,2019年行業累計生產各類家用及工業用縫制設備(不含縫前縫后)約997萬臺,同比下降13.3%。另據協會跟蹤統計的百家整機企業數據顯示,2019年百家骨干整機企業累計生產縫制機械614.68萬臺,同比下降17.68%。
1、工業縫紉機:
據初步測算,2019年全行業工業縫紉機總產量約697萬臺左右,同比下降17.02%,產量回落到2017年水平。
2019年,協會跟蹤統計的百家骨干整機企業累計生產工業縫紉機417.08萬臺(圖2、圖3),同比下降22.20%,約占全行業估算總產量的60%。其中,市場主導性產品平縫、包縫、繃縫產量同比下降約23%,特種工業機產量同比下降8.10%,自動模板機產量同比下降38.81%,電子花樣機產量同比增長5.57%,自動縫制單元產量同比增長52.98%,電腦刺繡機產量同比下降16.34%。
2、家用縫紉機:
據初步測算,2019年我國普通家用機產量約為190萬臺左右(圖4),同比增長11.7%,增長主要因為非洲、中東、南美等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多功能家用機產量約為110萬臺,同比下降26.60%,產量持續大幅下降主要因為張家港伸興等日資與臺資企業將產能持續向越南轉移所致。
2019年,協會統計的近10家家用機整機企業累計生產家用縫紉機149.79萬臺,同比下降9.04%。其中,多功能家用機產量48.09萬臺,同比下降31.24%;普通家用機產量101.70萬臺,同比增長7.34%。
3、縫前縫后設備
據協會統計的11家縫前縫后設備整機企業顯示,2019年累計生產各類縫前縫后設備(含裁剪刀、裁床、拉布機、整燙設備等)共47.80萬臺,同比增長3.66%。
據調研了解,受用工及成本上漲、下游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等因素驅動,高效率的自動拉布、裁床以及吊掛系統等近年來市場需求呈現逐步增長態勢,行業從事自動裁床研發生產的企業已達十余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售價不斷下滑。2019年整體市場需求走弱,下游投資有所放緩,裁床、吊掛等主要縫前縫后設備銷量呈小幅微增,但銷售收入同比明顯下降。
(三)市場趨于飽和,內銷持續低迷
2019年,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美貿易爭端升級以及市場階段性飽和等影響,服裝等下游需求明顯萎縮,縫制設備內銷快速放緩至負增長。據協會統計測算,2019年工業縫紉機內銷約308萬臺,同比下降約30%(圖5),銷量略低于2017年水平。同時,2019年國內市場還從國外引進各類工業縫制設備6.56萬臺,同比下降2.11%。
2019年,國內市場形勢總體呈“L”型走勢。一季度行業內銷繼續延續上年增長勢頭,在傳統小旺季市場的帶動下,內銷依然保持正增長,但是增速在2、3月有所放緩。二、三季度,在中美貿易沖突持續升級、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大等影響下,下游行業訂單減少,觀望態勢加深,發展信心不足,導致對縫制設備需求大幅銳減。從協會對廣東、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等區域市場調研反饋情況來看,二季度特別是進入5月份后,國內市場呈現從東南向西北遞次減少和斷崖式下跌態勢,下滑最嚴重的廣東地區內銷同比下降在50%以上,浙江杭州等重點區域市場下降約50%,中西部下降在30%左右,新疆、山西、陜西受產業扶貧政策和監獄需求增加等帶動,下滑約15%左右。進入四季度,中美貿易沖突趨向緩和,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內外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加大,下游服裝行業進入春裝的生產備貨高峰,整機企業加大營銷力度,經銷商補庫動力有所增強,市場對縫制設備的需求又呈弱回升態勢。
(四)產銷率低位徘徊,庫存小幅收縮
據協會跟蹤統計的百家整機企業月度產銷數據顯示(圖6),2019年一季度行業工業縫紉機普遍供給趨緊,產銷率均超過100%。自二季度起,受市場需求萎縮影響,企業生產較快放緩,市場供給大于需求的態勢持續顯現。由于對2020年行業形勢相對謹慎,三、四季度企業主動減產收縮庫存,產品庫存壓力有所減輕。
據協會統計顯示(表2),2019年底行業百余家整機企業產品庫存量約90.69萬臺,同比下降4.65%。其中,家用機庫存為10萬臺,同比增長24.08%;工業機庫存為78.95萬臺,同比下降6.39%;縫前縫后設備庫存為1.74萬臺,同比下降36.04%。
(五)進出口保持增長,增速有所放緩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縫制機械產品累計進出口貿易額達33.1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貿易順差16.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收窄0.90億美元。
1、出口穩中有進,出口額再創新高
2019年,企業緊抓“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努力克服中美貿易摩擦、局部市場地緣政治緊張等影響,加大國際市場拓展,出口額再創新高。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圖7),2019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累計出口縫制機械產品24.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出口額已連續四年正增長, 但增速較上年回落4.06個百分點,行業月出口額均值2.07億美元。
2、工業縫制設備出口小幅下滑,普通家用機出口增長
從出口分產品情況來看(表3、圖8),受中美貿易爭端和國際需求放緩影響,2019年國際市場對工業縫制設備年度需求總量有所下滑。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行業累計出口工業縫紉機389.38萬臺,同比下降4.21%,出口額12.27億美元,同比增長0.80%;出口刺繡機2.54萬臺(單價2000美金以上),同比增長5.32%,出口額3.05億美元,同比下降1.12%;出口縫前縫后設備94.55萬臺,同比下降7.46%,出口額3.86億美元,同比增長17.13%;出口縫制機械零部件3.67億美元,同比下降0.67%。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家用縫紉機(含普通及多功能,單價22美金以上)出口量約293萬臺,同比下降12.15 %,出口額1.64 億美元,同比下降19.04 %。其中,普通家用縫紉機國際市場需求增長明顯,出口量約171萬臺,同比增長14.72 %,出口額0.49億美元,同比增長29.2 %。普通家用機對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巴西等市場出口均呈現兩位數增長,對貝寧、多哥、蘇丹、利比亞等市場出口則呈現翻倍增長態勢。
3、“一帶一路”、東盟等重點市場支撐行業出口穩增長
從縫制機械產品出口各大州及重點市場來看(表4、表5),2019年“一帶一路”、東盟等重點區域市場需求相對旺盛,為行業出口穩增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對亞洲市場累計出口縫制機械產品17.16億美元,同比增長5.91%,約占全年出口總額的69.05%,比重較上年增加3.03個百分點;對非洲出口2.36億美元,同比增長15.22%;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累計出口額16.59億美元,同比增長7.75%,占行業出口比重的66.76%,較上年比重增加4.02個百分點;對東盟市場出口7.94億美元,同比增長11.11%,約占全年出口總額的31.96%,比重較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
4、內需低迷,進口大幅放緩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圖9、表6),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縫制機械產品8.33億美元,同比增長5.86%,增速較上年下降42.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縫紉機累計進口量4.65萬臺,進口額1.0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8.67%和27.81%;縫前縫后設備累計進口1.91萬臺,進口額6.3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65%和19.71%。
從進口國家來看(表7),2019年我國從日本進口縫制機械產品總額達3.84億美元,同比增長8.01%,占行業進口比重的46.13%;從德國進口縫制機械產品總額2.80億美元,同比增長16.89%,占行業進口比重的33.56%。另外,隨著部分日本等外資企業在越南不斷布局和擴大縫制設備產能,2019年我國從越南的縫制設備進口額也呈兩位數中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