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成全球最大口罩廠,車企為啥能迅速轉產口罩?
- 比亞迪獲美國加州價值10億美元的口罩訂單,巴菲特點贊比亞迪照片也在社交網站上流傳。根據中新網報道,3月比亞迪日產口罩已達500萬只,成為全球最大口罩廠。為什么比亞迪能快速轉產口罩?背后的制造邏輯在于大企業的強大供應鏈。本文對比亞迪的轉產之路做了詳細介紹,分析了大企業的跨界實力,并展示了幾個經典視頻。
一輪疫情,讓我們開始更深刻地反思傳統制造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基礎工業的重要性。制造業的穩步發展和實力提升之路還很長,各位制造業同仁們,共勉!
1
比亞迪成全球最大口罩廠
比亞迪最近獲得了美國加州價值10億美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口罩訂單,每月向加州供應大約2億只口罩,其中大部分是防護級別更高的N95口罩,近日,股神巴菲特點贊比亞迪的照片也在社交網站上流傳,新近全球最大口罩廠再次站到臺前。
↑↑圖中文字:“我打算一直活下去,我的比亞迪口罩正幫助我實現這個目標!”↑↑
位于深圳龍崗區的比亞迪寶龍工業園,是一個擁有完備、先進智造產線的現代化廠區,一天可生產50萬臺高端手機。原本與醫療領域“不搭界”,但疫情發生后,比亞迪迅速改建生產線,只用了一個多月就實現口罩量產。
↑↑比亞迪出產的口罩↑↑
這項防疫物資援產任務,集結了比亞迪從新能源汽車、電池、電子、軌道交通等,幾乎各個事業群的3000多位工程師,以及春節期間留守深圳的其他員工。他們用3天時間畫出了400多張設備圖紙,7天時間完成了口罩機生產設備的研發制造,而在市面上,造一臺口罩機,快則要15天,慢則要30天。比亞迪在不到30天的時間里,建成了100條口罩生產線。目前,其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500萬只。
↑↑ 比亞迪口罩產線(圖片來自比亞迪)↑↑
比亞迪不是唯一一家轉產口罩的車企,疫情期間,上汽五菱、廣汽集團乃至蘭博基尼等等車企紛紛出產自己的口罩,那么,為什么車企有能力“跨界”轉產口罩呢?更精確地說,為什么大企業有能力迅速“跨界”?
2
為什么車企能迅速能轉產口罩?
口罩的生產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一只小小的口罩背后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正常情況下,生產一只口罩,聚丙乙烯、熔噴無紡布等原材料可能來自于不同地方,還有設備,例如,在河南、東莞工廠里運行的口罩機設備涉及到材料加工、電氣控制、氣動元件,很有可能還要從蘇州購買超聲波壓焊設備,從上海購買自動包裝設備,還要從某地引入相關的消毒設備和原料等等,口罩其實是全球供應鏈集成融合出來的產物,背后可能涉及到數百項物品以及復雜的物流過程。
當然,生產口罩的技術門檻并不高。汽車行業本身就具備“大產業”的優勢,相對于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社會資源統籌能力而言,制造口罩可以說沒有太大難度。
例如,生產口罩的關鍵原材料是一種特殊的聚丙烯,這種材料在汽車的內飾中會大量采用。生產醫用口罩要求恒定的溫度和濕度,并且需要無塵環境,這也與車企生產基地的“涂裝車間”相契合。
上汽五菱是廣西最大的制造業企業,2019年營收達到1000億元,也是廣西唯一超千億的制造業企業,口罩生產線已經開始投產。其中,無塵車間由廣西建工集團負責改建,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充分開工后能達到170萬個以上,能夠快速緩解廣西區內醫療物資緊缺的狀況,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上汽通用五菱出產的口罩↑↑
非常時期,可以看到大企業的供應鏈保障實力。他們能夠大大壓縮口罩的生產準備時間。現在國內一些汽車、家電、工程機械和電子正在通過自己的渠道在全球搜集相關物資,而且效率很高。
↑↑上海機床廠轉產口罩機↑↑
3
代表性車企的口罩生產線一覽
01/比亞迪口罩生產忙
據比亞迪總裁辦主任李巍介紹,比亞迪口罩生產線由比亞迪自主研發、生產。一條口罩機的生產線,各種齒輪、鏈條、滾軸、滾輪大概需要1300個零部件,其中90%都是比亞迪的自制件。
02/通用汽車口罩試生產
視頻資料,建議WiFi觀看
通用汽車的工程師已經在美國密歇根州開發出新的口罩設備的原型機,一旦質量檢驗通過,團隊將開始向外生產口罩,第一批2萬個口罩將計劃于4月8日出來。從視頻上看,用料其實還是不錯,但焊接、包裝環節為手工。自動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正在想另外一個問題,其實通用完全可以讓他們在中國的工程師派駐到周邊地區新興的口罩廠,用他們的生產管理、質量標準來要求中國的工廠給他們生產口罩,這樣可能效率更高。 @機工戰略
03/蘭博基尼轉產口罩
視頻資料,建議WiFi觀看
近日,蘭博基尼汽車公司將其超級跑車生產工廠的汽車內飾部門進行改造,以生產口罩和有機玻璃防護罩,手工口罩日產量為1000只。此外,復合材料生產和研發部門還將使用3D打印機,每天生產200片聚碳酸酯防護醫用面罩。@央視網
一輪疫情,讓我們開始更深刻地反思傳統制造業,重新認識制造業。我們更深刻體會到了基礎工業的重要性,完整工業體系是國家硬實力的體現。制造業的穩步發展和實力提升之路還很長,各位制造業同仁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