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青年企業家:翔科梅紅
2007年我創立了浙江翔科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翔科之初,我們只想著在競爭中生存下來,早期的翔科無論是資金還是人脈方面都很欠缺,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機,當時沒有品牌的影響力,產品也比較單一,這些困難擺在翔科面前,促使我們另辟蹊徑,專攻包繃產品,在夾縫中求生存。
我是技術出身,對技術比較癡迷,對探尋和滿足用戶的需求有濃厚興趣。這是翔科的創新來源,也是公司的優勢。隨著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利潤率持續下降,自己的產品沒有賣點的時候很難站住腳,所以研發是翔科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和團隊走訪了很多服裝工廠,了解服裝工廠的短板和需求,在為服裝工廠定制解決方案之后開始積累越來越多的經驗,翔科就越做越好。當然與客戶溝通、渠道建設方面也很重要,公司要全面發展才能健康成長。翔科的產品做出來之后,在市場上很快得到經銷商、服裝工廠的認可,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2012年我們強調在品質之外要有自己的特色——重視研發。在研發方面下定決心之后,我們認為縫紉機不僅僅應該是現在的樣子,我們有能力、有夢想讓縫紉機發生更大的變化,更加智能化。
干一行愛一行,與縫紉機結緣后我就一直在這個行業探索、深挖。人們任何時候都需要縫制設備,但是要求會越來越高。以前人們對服裝的要求是有衣服穿就可以了,現在是不僅要有得穿,而且要穿起來又好看又舒適,這就對縫紉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縫紉機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資金、品牌、產品方面都有一定的實力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現在大家都在說自動化、智能化,這固然是大勢所趨,但單機做好了才是自動化的基礎。就目前而言,大型的服裝工廠對自動化的訴求更強烈,中小型服裝廠更追求單機的穩定性。
當然,單機也在往半自動化方向發展,在特殊需求方面進行提升,讓單機更具有競爭力是單機的發展趨勢。早期大家都是模仿國外,現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專利技術,研發才是出路,才能搶占先機。
清晰自己的目標,找準自己的定位,企業才能健康發展;不給自己設限,研發才能充滿活力。撇開外觀專利不談,我們的實用新型技術專利和發明專利已經達到了 100多項,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決策者的心態決定管理的層次,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督查組表示翔科的人員到崗率很高,而實際上翔科的員工90%都是外地員工。讓員工用主人翁的心態去參與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翔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公司的高管買房、買車都有補助。
決策者的思維深度決定公司發展的高度,翔科每一年產能都要求比上一年增長40%至 60%,翔科將在產品線上進行更大的投入,我們在接下來的創業過程中會越來越好,產品會越來越有競爭力。
除此之外,隨著國外客戶對翔科這個企業和產品的認可,翔科在 2020年擴大海外市場也是勢在必行。翔科的口號“去創造 不跟隨”也是我個人的信念,重研發的同時,狠抓質量。為了把控品質,公司在 2014年投入加工中心自己加工機殼,之后翔科幾乎每年都有重大的變化。
讓翔科的產品真正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讓一些知名的、大型的服裝工廠真正認可我們,這是翔科的目標,當然這條路還很長,但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