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藏三年,阿里新寵——“犀牛”終亮相!
- 阿里巴巴秉承互聯網公司不斷迭代的模式,重整旗鼓繼續主攻“新制造”。
作為傳統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已經意識到實體經濟才是它未來的出路,而且屬于一項全新的賽道,因此花費了3年時間研發一個全新的平臺迅犀。據稱該項目在阿里巴巴內部保密了3年,知道的人比較少。
最近幾天時間,多家媒體收到阿里巴巴發出的“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神秘邀請函,這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公司經常推出新產品或平臺的一種方式。
“新動物”登場
據爆料人士透露,智能工廠平臺“迅犀”已經低調潛行3年的。查看“迅犀”官網發現,目前該平臺只向特定淘寶賬號開放。
“該平臺是由天貓淘寶體系下研發,而非阿里B2B。”前述知情人士告訴億邦動力。由此可見,新制造對應新零售,又在一個體系下,供銷一體的阿里巴巴數字生態決意將徹底貫穿整個產業鏈。
另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天貓淘寶總裁蔣凡是杭州迅犀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該公司注冊資金達3000萬美元。
Part.2
迅犀平臺三大Part
從已經公開的信息來看,迅犀平臺包含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它用“數據,讓時尚應需而造”標語展現了阿里巴巴對迅犀平臺的期待。
第二部分,平臺三大核心價值。分別為平臺保障、極致便捷和唯快不破。
第三部分,數字孿生制造新模式。工業4.0研究院發現,迅犀平臺采用了3D虛擬仿真、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形成了一個數字孿生制造模式。
Part.3
犀牛智造和傳統制造的區別何在?
ONE
犀牛工廠可以實現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用云計算大數據打通供需兩側,以銷定產。
「犀牛工廠」會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淘寶天貓、社交資訊、潮流趨勢等大樣本中,洞察出消費需求,給到品牌商「該款式下個月能賣出多少件」級的銷售預測建議,指導品牌商生產爆款產品。
「傳統制造」是根據生產線的能力和歷史經驗來確定產能,提前4-6個月組織生產,在夏季就開始生產羽絨服,這種模式下,當市場環境變化時,要么出現爆款準備不足,要么出現滯銷成為庫存。
TWO
犀牛工廠是“高頻上新、滾動補貨”,傳統制造是“批量化生產”。
「犀牛工廠」通過自研柔性制造系統及物聯網布局,可做到100件起訂,7天交貨。品牌商通過淘寶天貓上新銷售,來判斷是否追加訂單,還是調整款式。讓品牌商能及時響應流行,降低風險。
「傳統制造」業是大規模、批量化生產,起碼5000件起訂,1個月交貨。相當于“期貨”制,新的流行趨勢出現時,難以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Part.4
犀牛五大創新點
工廠「智慧大腦」:
犀牛數字化設計系統聯動需求和供給兩側,可3D快速仿真測試、為商家提供報價基礎、為供應鏈提供采購依據、為生產提供工藝指導,加速了產品上新和換款。
中央倉智能倉、裁、配:
犀牛智能中央倉猶如餐飲行業的“中央廚房”,可智能采購、柔性供給。犀牛智造,每塊面料都有ID,可全鏈路跟蹤、自動出入庫管理、自動配送和智能化揀選,資源利用率較行業平均提升了4倍。
智能導航 “棋盤式吊掛”:
首創“棋盤式吊掛”,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可將吊掛衣架自動分配至相對空閑的工位,改變了過去服裝工廠吊掛單向流轉,容易擁堵的問題。
數字印花:
首創數字印花,可將印花工藝參數,以投影的方式進行定位,取代傳統工廠手工畫框定位的方式,大大節省了印花效率。
環保洗水:
通過E-Flow霧化技術,代替傳統水浴處理,洗水每件衣服用水量可減少到原先傳統洗水的1/3,大大降低排放量,提升洗水競爭力。
未來,這只上新的犀牛將給阿里動物園帶來怎樣的表演呢?
“新制造讓‘Made in Internet’成為現實,”犀牛智造平臺負責人伍學剛說,“阿里巴巴新制造團隊中,80%的成員是工程師, 我們相信有一天,工廠的制造能力可以像云計算一樣被調用,實現生產的云端化,讓服裝紡織業變得更加靈敏,不僅是中小型的服裝生產企業,全國的創業者、主播、設計師也將從新制造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