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GK31030雙針三線平縫機上下坡跳針的調整
上下坡的地方容易出現跳針,這是由于縫料厚薄不同造成的。出現這種情況,視跳針發生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對策,程度輕的通過降低縫紉速度解決;程度重的要換大號機針,結合跳針發生在哪根機針采取提前或推遲彎針勾線時間、針桿降低還是提升等措施來解決。另外,調整鉤針與機針之間的間隙,盡量使鉤針貼住機針,但不能碰機針;再調整鉤針與直針在回走與勾線時的間隙,也就是來回的兩針間隙基本一致,不能一面大一面小。在調試時還要綜合運用調節縫線張力、有意改變機針安裝方向等措施,來取得zui佳調整效果。下面筆者給出與跳針有關的調整標準和方法,供讀者參考。
(1)針桿高度不正確,過高或過低
標準高度:右直針尖到針板上平面的距離為12.5 mm,當彎針尖擺到左直針邊時,彎針尖應高出左直針孔口上緣1mm。調整方法:旋松針桿連接柱螺釘,上下移動針桿,使針桿高度達到標準后,再擰緊針桿連接柱螺釘。
(2)彎針與直針勾線距過大
調整到正確位置,彎針尖距右直針為2.5 mm。
(3)彎針與直針前后間隙太大
按規定調到0.05 mm。彎針尖到右直針后面間隙為0.05 mm,到左直針后面間隙為0.01~0.02 mm。
(4)彎針對于直針運轉過快或過慢遲,使彎針過早或過慢套直針線環,產生搭不上、套不進。調整方法:機針下死點時,彎針在zui右端;機針上死點時,彎針在zui左端。通過橫軸擺動凸輪來調整。
(5)護針桿的調整
調整護針桿的位置使護針桿向機針靠攏,擴大機針后部的線環,護針桿齒緣部位與直針前面的間隙保持在0.1~0.2 mm。
(1)針桿高度不正確,過高或過低
標準高度:右直針尖到針板上平面的距離為12.5 mm,當彎針尖擺到左直針邊時,彎針尖應高出左直針孔口上緣1mm。調整方法:旋松針桿連接柱螺釘,上下移動針桿,使針桿高度達到標準后,再擰緊針桿連接柱螺釘。
(2)彎針與直針勾線距過大
調整到正確位置,彎針尖距右直針為2.5 mm。
(3)彎針與直針前后間隙太大
按規定調到0.05 mm。彎針尖到右直針后面間隙為0.05 mm,到左直針后面間隙為0.01~0.02 mm。
(4)彎針對于直針運轉過快或過慢遲,使彎針過早或過慢套直針線環,產生搭不上、套不進。調整方法:機針下死點時,彎針在zui右端;機針上死點時,彎針在zui左端。通過橫軸擺動凸輪來調整。
(5)護針桿的調整
調整護針桿的位置使護針桿向機針靠攏,擴大機針后部的線環,護針桿齒緣部位與直針前面的間隙保持在0.1~0.2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