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智聚力,擎畫行業“十四五”科技藍圖(之三)
“十四五”是行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協會集行業之力,在技術、標準、市場等方面組織制定階段性發展規劃,旨在為行業發展明確新的方向與目標。其中,“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作為統領行業未來五年科技研發層面的總方向、引領行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占領制高點的總綱領,備受矚目。
為了更好地將行業規劃與企業自身發展相結合,推動全行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質量提升。日前,圍繞“十四五”技術路線圖,協會組織行業重點企業專家舉行專題研討。現將部分專家的觀點整理刊出,希望為更多行業企業帶來借鑒和參照。
際華三五零二 劉旭明
行業“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中將縫制機械智能化作為重點技術攻關方向之一,這種智能制造正是服裝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地融入縫制機械行業,目前縫制設備性能已經處在國際先進地位。但服裝生產企業在實際生產中仍然存在數據采集不準確,無法適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性能表現不夠全面等現象。我認為縫企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時,需要充分結合下游使用方實際需求,在增加產品功能性同時,加強產品綜合場景適用性。
另外,目前在服裝生產中縫制機械占整條服裝生產流水線的55%左右,剩余45%是輔工。如何將這些工序少人化、無人化是服裝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將是縫企重點研究方向。
溢達集團 張潤明
結合行業“十四五”技術路線圖,站在使用者角度,服裝企業在日常生產中存在很多基礎需求,例如剪線頭、防油污等。解決類似問題將節省服裝企業大量的人員及物質成本。我認為縫制設備在進行智能化升級同時,更需要加強核心基礎品質提升。此外,實現技術領先最關鍵是人才,希望相關高校能夠增設智能縫制專業來培養專業性人才,加強理論、工藝的研究,為實現縫制機械技術轉型升級提供基礎。
在智能生產線方面,希望能夠組織更多服裝企業和縫企的專項交流,搭建良好需求溝通平臺,加強上下游產業的合作,進而實現行業技術全面提升。
西安工程大學 李鵬飛
隨著縫制機械行業不斷發展,近年來技術方面有較大提升,產品種類繁多。行業“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中提出的技術發展,很具有前瞻性。但行業存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基礎相對薄弱等問題,技術研發方面有跟隨型痕跡。因此企業需要加強行業基礎理論研究,增強自身基礎實力。
另外,建議首先在路線圖中應明確行業在“十四五”中需要優先攻克的技術,為企業技術研發起到引領作用。其次對于未來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任務嘗試進行初步界定,為未來技術發展進行先期展望和探討,借助國際領先通用型技術在縫制機械行業的應用,促進行業技術轉型升級。
匯寶 羅一明
近年來隨著協會組織的各類專項活動的開展及行業內各企業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無論是機械方面還是電氣方面,行業內檢測技術發展相對滯后,我認為提高行業內的檢測水平,通過研發在線檢測能力,提升檢測精度等手段有助于提升行業整體產品質量水平。
行業“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中提出行業每年新發明專利不少于1500項的目標。希望能由協會牽頭,組織行業內企業共同嘗試探索新的專利資源應用模式,有效避免資源重復投入。通過優秀專利的推廣,也有助于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
上工富怡 高接枝
隨著柔性材料加工工藝不斷發展,縫紉或者縫制概念已經超出現有規定范疇,例如超聲波技術、熱加工等。這類新型技術同樣是將柔性材料固定在一起,但與傳統縫制技術存在明顯區別,并且沒有相關標準和要求,處于游離狀態。建議協會能夠組織相關專家和企業重新界定縫制的范疇,并且加快相關標準的制定,規范引導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
對于智能工廠的建設反面,行業內各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研究和嘗試。目前圖像識別、動態識別等傳感技術在部分行業外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但是行業內對相關傳感技術應用較為欠缺。我認為在智慧化加工、智能化加工中視覺上的輸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加強傳感技術在縫制機械行業的應用研究對智能工廠的建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