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全球紡織品配額良性作用大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期刊登了康拉德·德阿恩列撰寫的題為《紡織品貿易中的恐懼與戰栗》的文章,認為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的良性作用將大大超過人們預期。文章內容摘要如下:
全球紡織業正懷著5年前全世界等待千年蟲那樣的戰戰兢兢,等待1月1日的來臨。
進入新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將取消。全世界幾乎所有地方的制造商都感到擔心,因為中國產品數量巨大,價格低廉。世界貿易組織預測紡織品生產和貿易趨勢的一個模型估計,一旦配額取消,中國在美國服裝市場的份額將升至50%,比它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所占16%的份額擴大兩倍。
然而,千年蟲來而復去,并未發生電腦大癱瘓。同樣,國際貿易專家估計,新紡織品貿易制度的良性作用大大超過許多人的預期。他們說,各國仍可根據國際協議自由維持紡織品進口關稅;同時,政府在認為本國生產商受到傷害時可以設立其他壁壘,以緩和所受沖擊。
紐約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資深經濟學家安東尼·陳說:“我們不應無視一個事實:即便配額取消,關稅猶存。此外,政府一旦發現傾銷纖維或服裝即可恢復配額……對美國的損害遠遠不像一些聳人聽聞的說法那么嚴重。”
陳說:“如果我們試圖限制貿易,那么紡織工人、消費者、棉農、進口商、機器制造商、以及與這些活動相關的所有公司的投資者都將受到傷害。”
毫無疑問,工會官員所稱在過去3年逐漸取消某些服裝配額的過渡階段內失去工作的35萬美國紡織工人中,大概不會有人認為這種論點有說服力。美國紡織部門據信僅有不到70萬份工作得以保全。
貿易組織也發出了警告,指出就業機會還會嚴重減少。包括土耳其、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摩洛哥在內的50多個國家的行業聯盟2004年初在“伊斯坦布爾宣言”上簽字,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把取消配額制度的限期推遲3年。
2004年6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47國紡織業團體會議上,與會代表向世界貿易組織發出了類似呼吁,要求延長配額終止日期,并多次提到一場“危機”。
這種憂慮也許沒有理由。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件,如果事實證明來自中國的進口品可能導致“市場混亂”,世貿組織成員就可維持配額,而“市場混亂”則是一個由政府定奪的模糊概念。
研究新興市場的英國經濟學家杰爾姆·布思說,中國的勞動力比其他紡織品生產國低廉,而工廠、機器、電力、運輸等生產設備則優于其他許多發展中經濟。
一個相對自由的紡織品市場對印度有益,因為它已開始被視為一支與中國抗衡的力量。
世界貿易組織的研究估計,一旦實行貿易自由化,印度在美國服裝市場的份額增長率甚至將超過中國,從4%升至15%。
一些經濟學家指出,預料因取消配額而將受到最大影響的某些國家其實不過是將失去它們在舊制度下所享有的一種人為優勢。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紡織業過去總是首先冒出來接受印度生產商因配額用完而不得不拒絕的生意。在一個人為操縱程度降低的市場上,不應該允許存在這樣一種配額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