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產品由于跳開了設計、工藝等環節,往往制造成本低廉,而且性能相對低下,依靠價格沖擊市場,對被侵權品牌的針對性打擊極大。據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不完全統計,每年僅某系列的產品,就有近萬臺侵權品充斥在市場上,貨值達2000多萬元。
華朗侵權案,再次敲響警鐘
2009年,行業內查處最大一起侵權案,是中山市天虹電機有限公司訴中山市華朗電機有限公司侵權案。
2009年6月18日,中山市工商局在華朗公司查扣了2224臺標識有“YUASA”商標的電機。據查證,該批電機是一名叫“HENDRA.S”的印尼人委托華朗制造的,“YUASA”商標由該名印尼人提供,隨后華朗仿制了“YUASA”商標,將其釘在了自己生產的電機產品上。
據“YUASA”商標持有者中山市天虹電機制造有限公司介紹,這些涉案電機貨值近30萬元,是天虹歷史上的最大侵權案件。天虹總經理麥德添表示,天虹和華朗同在中山市,兩家企業相距不到10公里。“2009年是國內縫機企業最困難的一年,各企業銷售量銳減,華朗此次的侵權假冒行為,對天虹在海外的市場造成了巨大影響。”
據了解,中山市工商局已于日前向華朗公司出具了行政處罰告知書。天虹公司法律顧問馬律師告訴記者,為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已經將本案上報到中山市公安局,要求立案,下一步將通過司法途徑,對華朗進行刑事訴訟,依靠法律手段,對違法者進行嚴懲。
侵權產品危害嚴重
從華朗案可以看出,對縫機產品的侵權,從以前的國際品牌轉向國內的知名品牌,從以前的跨地跨省向現在的同產地轉變,實施侵權的主體,也從之前的作坊式小企業,變為現在的中型企業,甚至是國外的企業。這些轉變,更加大了企業的維權難度。
近年來,行業內的侵權、假冒事件頻發,很多企業被侵權產品擾亂了陣腳,深受其害。侵權產品流向市場后,因售價比正規產品要低的多,從而實現擠占市場份額,謀取利益的目的。而正規產品在此影響下,品牌信譽大幅度縮水,銷售通路被打斷,銷售下滑,產品被迫積壓,導致廠家產量下滑,開工不足,使得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其次,侵權產品損害了下游客戶和消費者的利益。由于專業鑒別知識欠缺,消費者往往很難區別真假產品,看似以低價買回了產品,但其使用效果卻達不到要求,消費者只能重復購買,實際上是花費了更多的錢。同時,利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會對產品的信譽產生懷疑,更加深了正規企業的銷售難度。
侵權產品另一危害,在于它對行業市場秩序的嚴重擾亂和破壞,正常的市場競爭,應該是通過價格的波動、市場利益主體正當競爭、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來進行經濟運行調節的。而侵權假冒行為,通過假冒品牌、制售劣品、廉價拋售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搶占市場份額,完全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甚至出現了像天虹事件中,侵權產品直接沖擊國際市場的案例,對中國縫制機械產品整體形象,都產生了損害。
打擊侵權,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針對不斷發生的侵權、假冒案件,業內專家指出,在加大打假力度之外,縫機企業還應在產品防偽上多下工夫。目前,我們的產品防偽技術不高,給了侵權、假冒者可趁之機。以后在生產過程中,企業應在防偽技術上進行提升,并針對重點銷售區域,將如何辨別真偽的方法推廣普及給下游客戶,從而實現對品牌的真正保護。
專家還提示,各企業在恢復生產,拓展市場的同時,應警惕侵權、假冒產品的跟風入市,一旦出現產品在某一區域或市場的銷售忽然下滑,或發現市場上有侵權、假冒產品銷售,就應立即著手,一查到底。
記者隨后針對行業內的侵權、假冒事件,采訪了部分整機、零部件企業的高層。大家均表示,近年來,業內同仁充分認識到了打擊侵權,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性,企業在誠信、自律方面的建設是有目共睹的,這為建立公平、公正、公開、有序的競爭體系打下了基礎。2008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組織發起的“重塑行業市場新秩序”系列活動,展現了全行業重塑市場秩序,維護正常競爭的信心和力量。但是重塑行業秩序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作,既關系到企業的持續發展,也牽動著行業的發展進步。因此,各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應本著“主人翁”的責任感,投入到市場秩序的維護中來,大家共同為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