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逐利資本回流實體經濟
浙江民間資本流向調查一
5月13日,民間資本翹首盼望的“新36條”終于出臺。徘徊在十字街頭的浙江民間資本會往何處去?
關注這個話題的你,或許也注意到了。杭州史上最慘淡的房交會黯然閉幕了;昨天,11年前的5·19行情沒有再次奇跡降臨。
從樓市、股市里相繼退出以后,浙江萬億民間資本會不會回到實體經濟里去?
近日,本報記者分頭走訪了臺州、溫州、寧波等民間資本充裕的區域。嘗試過日進斗金的快感后,浙江商人還愿意回去做實業嗎?如果民間資本回流,浙江經濟會不會迎來下一波發展機遇?
炒房、買股不如投資縫紉機、造船業
臺州逐利資本回流實體經濟
□本報記者 龔曦
通訊員 嚴杰
驅車行駛在臺州市椒江區前所街道,每經過一家企業的大門,就能看到紅色的招聘廣告或者黑色的招聘黑板報:“急需點焊工、上片工、雜工……”“最低收入1300元,技術員3000元……”
“今年,員工月工資平均上漲了300元。”臺州市富得利眼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欠俊對記者說,“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上馬的企業比較多,工人缺口一下子體現出來。之前停工的企業、現在新開的眼鏡廠,都需要人手。”
最近,本報記者走訪了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臺州。進入當地的眼鏡制造、縫紉機制造、造船企業調查后發現,隨著行業的復蘇,民間資本正在從股市、樓市流向實體經濟。
縫紉機行業強勢反彈
今年以來,臺州市金瑞機械有限公司的辦公室經常是人來人往。因為,每天都有好幾批來自臺州各地的縫紉機廠采購員“堵”在這里。不為別的,就為“搶”些縫紉機外殼回去。據了解,這家企業主要生產縫紉機的金屬配套設備,而其客戶則來自于椒江區大大小小的縫紉機廠。
“生意這么好,主要原因還是國內外縫紉機市場的恢復。”臺州工商椒江分局的工作人員給記者調出了一份統計數據:今年1—4月,該分局的轄區內已經新設縫紉機企業34戶。“這還不包括已經在生產,因為各種原因暫時沒有進行注冊的企業、個體戶。”
在浙江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記者也了解到類似的信息。新杰克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縫紉機生產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市場份額占到15%—17%。目前,該公司正在進行內部股份調整,為上市做準備。
“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整個縫紉機市場都在沸騰。”新杰克的董事、總經理郭衛星對記者說,“去年四五月份,是縫紉機行業最差的時候,我們公司只有工人1200名,保底工資是1700元(此為基礎工資,正常開工時還有獎金);但現在,我們公司的工人有2200人,保底工資是1900元,普通工人的平均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左右。”
企業人多了,工人工資提高了,背景自然是行業景氣度提高。郭對記者說,“去年,我們的銷售量是30多萬套,產值10.6億元;但今年,我們有信心達到60萬套,產值也會大幅度提高,而這一切都來自于行業的強勢反彈。金融危機之后,縫紉機業遭遇了低谷,很多企業倒閉、停工;最終導致市場供應大幅縮水。現在,行業需求重新起來了,供不應求,所以導致市場井噴。以我們公司為例,即使不再接新的訂單,我們還必須加班加點干到7月份。”
看到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縫紉機行業,這個“中國第一”也絲毫不敢怠慢。郭衛星告訴記者:“2007年的時候,我們啟動了一個在臨海的高端縫紉機項目,總投資3億多元。因為金融危機,這個項目進展緩慢。今年,我們董事會決定,快速推進這一項目。接下來,縫紉機行業所服務的紡織業、箱包業,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所以,我們正在積極開發更加節約勞動力的設備;將來,也許一個人就能完成現在十個人的工作。”
船廠有錢就造大船
5月17日,陰歷四月初四,早上10點,正是漲潮的時候。臺州市沿海造船有限公司一艘2.7萬噸排水量的海輪在潮水的幫助下,順利上水。臺州市沿海造船有限公司是臺州造船企業中的佼佼者,擁有最大5萬噸級的造船能力;有12個船臺,可同時開建12條船。
據該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楊道長介紹,“這艘船已經賣出去了,價格是1.1億元;但是同樣的船在2008年初,能賣到1.6億元。”
“雖然價格不如從前,但造船業已經走出困境了;所以,我們董事會決定,今年不僅要不停地造船;還要投資3600萬元,新建一個8萬噸級的船臺,把我們的生產能力提高一個級別。”楊道長對記者說。
之所以定下造船的計劃,楊道長的決心來自于對市場的預期和原料的價格水平。“一臺主機,以前是2000萬元,現在只要1000萬元;造船用的船臺,以前的使用費是1000萬元,現在只要200萬元;用料最多的鋼板,以前是7000元一噸,現在不到5000元。每造一條船,我們的成本就比以前減少了將近3000萬元。我們判斷,市場會逐漸走好;接下來,船舶的價格會逐步走高。如果我們有現貨,而且成本比較低,那么我們肯定能在市場的頂峰好好賺一筆。”
而建造一個更大的船臺,則是從市場競爭角度考慮。“從遠洋運輸成本來考慮,船的載重量越大,單位貨物的運輸成本越低;所以,造大船,是航運企業的方向。”
記者了解到,今年,沿海造船有限公司已經順利上水的船有4條,約4.5萬噸;而正在修建的船有7條,總排水量超過12萬噸。
“這些船中,已經有兩條成交,成交額超過4億元。”楊道長對記者說,“去年,我公司的銷售額是9.4億元,我相信今年我的銷售額最少能達到12億元,而達到20億元也不是沒有可能。”
身為臺州市船舶協會副會長的楊道長對整個行業的情況也了如指掌。“臺州有大小86家廠。雖然行業行情轉好,主要還是競爭力比較強的大型船廠比較好。一些生產1萬噸以下的小型船廠,仍然比較艱難。希望相對小的企業,能堅持住,然后抓住機會提高自己的生產能力,慢慢壯大起來。”
臨走時,楊道長接了一個電話。他很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們已經籌集了1.2億元資金,很快就要投入日常運營。和現在正在周轉的4.5億元加起來,我們企業目前正在周轉的資金就達到5.7億元。”而楊道長也透露,公司的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民間投資,月息不超過1%。
眼鏡業渴望產品升級
在椒江,眼鏡行業今年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企業似乎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每家企業都在抱怨招不到工人,而且工人的月工資還提高了兩三百元。
臺州市椒江華龍眼鏡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不錯的外貿企業。主要生產迪士尼、沃爾瑪公司的訂單太陽鏡,雖然今年的生意還不錯,但公司老板也并不滿意。
“員工工資提高了,導致企業的利潤下降;而且我們這里已經形成一個區域產業,眼鏡廠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興龍對記者說,“我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加投入,提高產品質量。”
據了解,華龍前年的產量是300萬副,去年是450萬副;今年已經生產200萬副,預計全年的產量將達到500萬副。
“現在,我們的出廠價格在2.5元/副左右,毛利率在5%左右。”李興龍說,“最近,我要引進一些新的設備,擴大產能,提高質量,最終提高出廠價格,希望能把毛利提高兩個百分點。”
臺州市誠翔光學眼鏡有限公司做得則更加積極一點。今年年初,該公司在廣州新建了一個生產基地,專事生產高檔偏光太陽鏡。該公司的業務經理蔣開方對記者說:“目前,我們做的‘紅狼’偏光太陽鏡在行業內已經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每副的出廠價格在60—100元之間。但是,仍然有一些客戶的高檔訂單,在臺州我們做不了,原因則是沒有相應檔次的配件供應商。所以,我們今年投資了500萬元,在廣州開廠;希望通過提高品質,滿足市場的需求。”
民間資本流向實體經濟
“從企業情況來看,臺州民間資本正在向實體經濟回流。”臺州市椒江區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1—3月份,椒江區工業性投入達到19629萬元,同比增加了19%;外貿自營出口總額達到47959萬美元,同比增加70.6%。“投入和產出都實現增長,很明顯地體現出資金正在流向實體經濟。”
此外,該局還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2009年4月底,私營企業總數3772戶,個體工商戶總數2288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195戶;而今年同期,這個數字分別是4038戶、23173戶、263戶。兩個數字都有明顯增加。
臺州市椒江區星星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王偉奇對記者說:“從我們的角度,也明顯體會到實體經濟對資金的渴望。目前,我們的自有資金是5000萬元,銀行融資為2500萬元。這7500萬元的主要去向,就是我們臺州本地的特色產業,船舶制造業投入了1000多萬元,縫紉機產業500多萬元,其他的投入還分布在塑件制造、服裝制造、農村養殖業等。”
王偉奇說:“這些資金的去向,我們很清楚,就是實業。我認為,接下來樓市、股市的資金也可能適度回流到實體經濟。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樓市和股市都賺不到錢;依照資本的‘逐利性’,它必然選擇新的方向。而臺州人熟悉的縫紉機、造船業,很有可能成為本地資本追逐的首選方向。”
上一篇: 創新是國縫企業快速增長的動力之源
下一篇: 縫企在發展,產品定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