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品牌消費取決于中國消費品味
美國《紐約時報》4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消費者的影響牛津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卡爾·格斯在其新書《中國到哪里,世界就走向哪里:中國消費者如何改變一切》中闡述了中國的消費模式。他說,中國領導人正在迅速打破限制國民消費的障礙,但沒人知道這將對中國或世界意味著什么。日前,他接受了采訪。
問:有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并未與消費增長同步。中國是否真在向“以消費為中心”的社會轉變?
答:這毫無疑問,僅從廣告業的發展就可以發現。過去幾十年來,毛時代的政治口號已被廣告所代替。如今廣告十分普遍。我在出租車、電梯和廁所中都看到過播放廣告的液晶顯示器。在中國,這一轉變迅速而規模龐大。
品牌是向消費主義轉變的第二個重要證據。不久前,中國還鮮見全國性品牌和國際品牌。而現在,國際知名品牌在華隨處可見,跨國公司也正在迅速創造出全國性品牌。
數億中國人仍處于貧困中,但同時也有億萬人步入中產階級,他們擁有更大的房子、最新式的電器、私車和假期。這些中國人開始引領與其他國家的中產階級相類似的消費生活方式。
無論中國的中產階級規模有多大,即使是以今天的規模而言也會產生巨大影響。全球產品和品牌遲早將由中國消費者的品味而塑造。
問:哪些全球品牌從中國消費熱潮中獲益最大?
答:全球性品牌在中國投入巨資。奢侈品牌和汽車是最為明顯的受益者,并將繼續獲益。
問:為何中國尚未涌現出本土大品牌?
答:我確信中國將竭盡所能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品牌。中國政府視之為從勞動和能源密集型經濟向高附加值服務經濟轉變的戰略的最重要一環。此類品牌的創造和傳播也正是我認為中國消費主義將改變一切的原因之一。
如果無法打造本土品牌,他們將采取購買的方式,就像并購沃爾沃和其他著名品牌一樣。中國公司坐擁大量資金,中國出現本土或并購品牌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中國可能并不希望像西方和日本那樣簡單地接受并發展消費主義,而是想從根本上改變甚至挑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