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服裝業大不如前,企業轉型關鍵是人才!
溫州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服裝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服裝企業有3000多家,有較好的服裝產業基礎。專家建議,在抓緊培育技術人才、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溫州政府和服裝商會應共同牽頭,塑造叫得響的溫州服裝領軍企業,走上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等重要的行業交流平臺,展示溫州風采,讓溫州服裝重新走向全國。
溫州服裝品牌報喜鳥之時尚品牌——圣.捷羅2011春夏男裝新品發布
"近十年來,溫州服裝業在國內的聲音變小了。"日前,國內服裝業界50多位專業技術的頂尖人才,借在溫州召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技術工作委員會第一屆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機會,走訪了溫州服裝企業,并與溫州市服裝行業人士座談,把脈溫州服裝業發展。
據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透露,溫州服裝商會及女裝分會已分別與該委員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借"行業大師"之智,推動溫州服裝產業更好地轉型升級。
此次來到溫州的專家中,有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代主席蘇葆燕,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李當岐,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教授張文斌等,也有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地規模以上服企的設計總監、版型師等。
蘇葆燕說,溫州服企當前對于技術人才的重視令人印象深刻,而部分服企也正在形成比較系統的內部人才培育機制。據悉,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后,溫州市服裝業界將定期輸送版型師等服裝設計人才前去委員會學習,委員會也將定期選派專家到溫企中對技術人員實施培訓并完善技術資料等,為溫州服裝行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破解瓶頸,讓溫企再發聲。
亟待轉型提升的溫州服裝產業最缺什么呢?不少服裝企業家的回答是:人才!
"與技術工作委員會對接后,將對行業的技術提升和技術人才培育起到很大的作用。"鄭晨愛表示,溫州服企普遍注重設備應用,注重款式開發,注重成衣規模化生產,但從產業提升角度來說,整個行業對服裝工藝技術和人才培育的投入尚顯不足,產品的結構造型等方面有所欠缺。
作為溫州本地人的蘇葆燕,對老家的服裝產業發展一向十分關注。"溫州是重要的服裝生產基地,產業類別比較齊全,從低端到高端,從男裝、女裝到童裝、休閑裝,從出口加工到高級定制都有,可以說是國內服裝業的縮影。"
此番話也得到了李當岐的認同。李當岐表示,溫州服裝產業十分活躍、知名品牌集中,對國內服裝產業發展的貢獻很大。"報喜鳥、莊吉、喬頓、夏夢、法派等著名男裝品牌相繼涌現,形成規模效應,而且這些品牌更開全國之先河,率先邀請明星代言來宣傳,打響溫州服裝品牌的同時,也為其他地區服裝產業發展樹立了榜樣。"
不過,專家們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溫州服裝業近年來的發展窘境。"溫州服裝近十年來的聲音變小了。"蘇葆燕直言不諱,相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溫州服裝品牌在全國市場的影響力而言,現在溫州的品牌對外推廣力度減弱了。而與此同時,福建、杭州等地服裝企業異軍突起,尤其是福建服企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搶了溫州服裝不少風頭。
溫州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服裝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服裝企業有3000多家,有較好的服裝產業基礎。專家建議,在抓緊培育技術人才、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溫州政府和服裝商會應共同牽頭,塑造叫得響的溫州服裝領軍企業,走上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等重要的行業交流平臺,展示溫州風采,讓溫州服裝重新走向全國。
點評 突破瓶頸,溫州選擇"重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