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90后
新媒體在品牌營銷中應用和網絡銷售的迅速發展,是90后在與商家互動過程中所引起的商業模式變革
90后襲來
“90后在我們大學里很多。接觸這些年輕人,我有一種很大的壓力。”清華美院黨委書記李當岐覺得如果不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一不小心就會在信息源極大豐富的90后面前OUT了。
同樣,有著面對90后的壓力的,還有歐迪芬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文宗,他的壓力似乎還要更復雜一些。
他深知商海掘金傳奇,往往起始于一個新的價值市場的發現。在國際品牌步步進逼,國內市場暗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挖掘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群體成為了品牌在新一輪淘汰賽中勝出的基點。作為新新人類的90后,既是為當前市場提供增量的新興消費群體,又是對未來市場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潛在消費勢力。
在這群年輕人的審美語境中,韓流、日風盛行。作為民族品牌的掌舵人,他認為這樣的一種審美趨向,責任不在年輕人,而在于社會引導,特別是民族品牌的引導。
“我們的時尚界、產業界、零售界有沒有認真地去了解年輕人的需求?有沒有竭盡所能地為滿足這些需求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氛圍?”王文宗的話代表了富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對于產業整體未來的思考。
歐迪芬集團內已經有初入職場的90后,在他們的身上,王文宗既看到了巨大的創意空間和鮮活能力,也看到了原有管理模式與現代年輕人特性的鴻溝距離。從不太遙遠的未來看,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怎樣接納并引導年輕人的問題。
在王文宗看來,從策略、營銷、管理的多維角度共同探討時尚的90后非常有意義。
引導90后的價值需求
東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卞向陽指出,“90后想追求自我個性和風格的性格特點,又表現出面對突然打開的時尚大門迷茫無措的狀態。這個時候,他們往往不自覺的選擇了模仿。”
正是因為中國時尚在這個環節上的缺失,才給了韓流、日風以可乘之機。90后不僅要產品,還需要時尚價值。
“我們要想辦法去創造90后的一種欲望。我們可以在90后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時去影響他,找到一種適合的方法。不是說教,而是潛移默化的價值影響,而且只要你影響的方法合適,他就會接受。”卞向陽說。
《中國名牌》總編輯顧環宇從永久自行車的轉型上提供了一種具有啟發意義的思路。上海和一個杭州的設計團隊,把一輛老的永久自行車變成了永久C,一輛自行車就賣到了八九百元。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已經進入汽車制造的國家來說,自行車好像已經遠去了,但是當企業把這種似乎有些過時的產品與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結合在一起時,立刻就引起了80后、90后的重新關注。
“這里面你會看到一個復古的時尚元素,與能夠代表這個群體的新價值理念進行混搭之后,就會在這個消費階層實現綻放。”在顧環宇看來,對于90后的吸引,價值的意義要遠遠大于產品本身,這實際上也是民族品牌對于90所需要承擔的引導責任。
除了銷售產品之外,民族品牌更遠大的目標,應該是成為90后成長路上的一個記憶標識。通過品牌價值的輸出,引導并塑造這一年輕群體的價值體系,從而成為他們在日后懷念或感激的一種青春記憶,這將給品牌帶來永恒的生命力量。
打入90后的專屬圈子
“始終讓品牌保持當代的活力悅動,與時俱進”是破解90后消費密語的金鑰匙。
我們現在處于的偉大的時代,每月、每季度、每年都會發生重大的事情,消費者就處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中,特別是對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意味的90后群體,這些事情品牌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幫他們進行記錄?能不能去迎合他們,去滿足他們?
在顧環宇看來,與時俱進,不是做一個新品牌,不是看品牌的歷史有多短,而是如何不把自己當成一個做賣某種具體產品的品牌,始終與消費者的生活保持息息相關。
跟上90后時代步伐,在營銷戰術上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打入以網絡為基礎的90后專屬語境。
盡管相比90前,90后表現出了更多的活力,但是生活在高科技時代他們,最大的一個特點就網絡生活。他們需要更快、更輕松、更有滿足感的產品和服務。
鑒于此,新媒體營銷成為營銷90后不可缺少的利器。目前,CARTELO、Zegna等國際品牌不僅在官網建設方面進行了立體化的探索,而且紛紛開發基于手機和IPAD終端的各種附加服務,LANCOM則更是開發了一款軟件,讓消費者可自行為IPAD終端模特化妝,并且每一款產品都鏈接了詳細的信息。品牌在愛美女生的自娛自樂中實現了卓有成效的價值傳播。
新媒體也帶來了互動、交流和體驗的新消費模式。無論是線上渠道還是傳統店面渠道,都需要越來越注重與顧客的交流和互動。NIKE曾經在北京三里屯店推出了一個叫做“只要你擁有身軀便是一個運動員”的活動。每個星期天的早上,消費者都可以到它的店面去,有教練帶他們做運動,還會提供一些水和水果。在時尚產業終端管理培訓專家王建業看來,這種跟顧客的交流跟互動,很可能是一個趨勢。
“因為我覺得90后也很反感那些很老套的‘歡迎光臨、再見走好’之類刻板的終端互動。他們需要更貼合其群體特征的互動營銷。”王建業說。
相對90前,90后有一套專屬的網絡語言體系、手勢表情和思維方式,而其基礎則大部分來源于網絡。所以,企業在營銷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新媒體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記錄和與之互動其生活事件的方法,打入90后的專屬圈子。
發揮90后的個性特點
對于90后的管理,不是把他們框進既有制度架構,而是因勢利導,發揮其特殊優勢,營造出適合新的時代氣質的企業氛圍。
在戰略方面,企業需要在管理結構上進行調整;在戰術方面,則需要“投其所好”,充分調動90后的無限活力。
“如果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性,又比較善變,我們就給他多元化的工作。”王建業的經驗是改變公司傳統的分工明確的組織架構,而通過項目管理制搭建松散的組織結構,其好處是使每個員工在工作崗位上都有機會去接觸和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同時,設置彈性崗位,充分發揮年輕人多變的性格優勢。
針對年輕人比較自我、比較堅持己見的特點,王建業建議品牌設置不同的激勵方法,迎合年輕人的想法,送出不同的、具有創意的獎項。
“我們不會獎普通的獎杯這些,我們會獎一些90后的同事喜歡的東西,比方說魔獸游戲里面的點數卡、電影票,或者過生日可以給他約會假。”王建業介紹了他的90后獎勵法。
事實上,每一個年齡層的員工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管理的目的是要從理解出發,從員工心態上入手,配合一些制度,實現企業的良性運轉。對于新生代90后來說,家長似的一些管理、約束、限制、制度、規定,這些詞正是他們反感并急于擺脫的,對待90后的員工更多應該是一種互動、交流,是朋友似的、教練似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