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服企轉型升級有招數
從1997年創立至今,寧波國際服裝節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再過不到10天,寧波將要迎來第十五屆國際服裝節。
“作為寧波的傳統優勢產業、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領先全國的時尚產業,寧波紡織服裝產業對發展寧波經濟、促進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寧波規模以上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6.81%,利稅翻了一番多,出口年均增長13.45%,均超額完成了規劃目標。”服裝節組委會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市經信委副主任周學明說,“近年來,寧波的服裝企業一直在探索轉型升級之路,這也使寧波從一個服裝生產大市逐漸走向服裝設計強市。”
那么,寧波的紡織服裝產業究竟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中呈現出哪些新的變化和亮點?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知名服裝企業,探尋他們的“轉型之道”。
出口轉內銷 品牌運營是關鍵
“從一方面看,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不少服裝企業失去大量海外訂單、庫存壓力驟增,出口遭遇‘滑鐵盧’,逼迫服裝企業不得不作出‘出口轉內銷’的調整。但換一個角度,金融危機其實也是一個契機,推動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促使他們加快打造自主品牌,掌握核心競爭力。”周學明說,與此同時,我國內銷的巨大市場吸引了企業的眼球,紡織服裝業內外銷并重已成為行業整體平穩增長的關鍵舉措。目前,寧波已有多家紡織服裝企業都把目光對準了國內市場。
提到“出口轉內銷”的銷售渠道轉變,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感慨道:“服裝企業做服裝內銷的春天到了!”李如成介紹說,本來雅戈爾的外貿和內銷總體上各占50%,但從去年下半年起,雅戈爾的外貿銷售開始削減。“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內銷的利潤要遠遠高于做外貿的利潤。”李如成還舉例,如雅戈爾服裝,內銷賣1件獲得的利潤,外貿要賣5件,去年,雅戈爾內銷銷量增加了20%,利潤增加了30%,銷售額達到了340億元。
在羅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訪的時候,羅蒙總裁朱緒龍也向記者介紹起他們的轉型經驗:“在‘外貿轉內銷’的過程中,品牌運營是關鍵!以前我們注重‘量’的提高,現在則講究要把服裝做‘精’。”朱緒龍說,“羅蒙現階段并不急于搞‘多品牌戰略’,而是把著眼點放在服裝品牌價值的提升上,繼續保持經典正裝的領先地位,做好自創品牌,同時向時尚類服飾‘進軍’,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
電子商務推動“新內銷時代”到來
隨著服裝企業紛紛把眼光瞄準國內市場,電子商務在寧波的服裝企業中悄然興起,預示著寧波紡織服裝業“新內銷時代”即將到來。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很喜歡網上購物,而我們旗下的服裝品牌如唐獅、德·瑪納、艾夫斯等,剛好定位就是這些年輕人。”寧波博洋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惠君告訴記者。
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那天,博洋網銷創下中國之最,在淘寶商城當日銷售超3468萬元,高居淘寶所有品類銷售冠軍的寶座,是電子商務史上的最高紀錄。“未來,博洋的銷售發展方向是線上和線下并存的局面。線下實體店銷售能讓購買者擁有體驗感,而線上銷售則以低價、便捷取勝。”吳惠君說,“線上銷售還時常讓我們有一些意外的驚喜發現,甚至能影響線下銷售。如我們發現線上的很多包裹都是發往海南,這個地方之前一直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于是,現在我們將實體店也開到了海南,而且生意還挺紅火。”
和博洋集團相似,向來以“快時尚”作為賣點的太平鳥集團也借助電子商務推動“快時尚”服裝的銷售。“‘快時尚’以‘快、狠、準’為主要特征,帶動全球的時尚潮流,服飾始終追隨追季潮流,新品設計、到店的速度奇快,尤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太平鳥副總裁劉軍介紹說。
玩轉自主品牌,需探索創新發展模式
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為了玩轉自主品牌,企業幾乎都在絞盡腦汁探索創新發展模式。一些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專注核心技術;一些企業向下游拓展,開發自己的流通渠道,實現生產向商業的轉型;一些企業開始嘗試時裝、家紡產品的自主設計,組建培養設計師隊伍,以自主品牌開拓國內市場;還有一些企業通過代理國際品牌,依靠品牌、流程規范、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等資源,向以品牌經營為主的輕資產公司方向轉型。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當其他企業遭遇“寒流”,亞洲最大的針織服裝企業——寧波申洲針織集團有限公司卻逆勢而上,每年銷售的增長速度保持在15%以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光是貼牌加工,申洲也能賺取20%以上的利潤,是一般貼牌加工企業的4倍左右。
“之所以我們的貼牌能做得這么好,首先要歸功于我們淘汰落后產能,不吝成本引進世界最先進的設備,保證面料的品質。”申洲集團總經理助理徐惠國告訴記者,“申洲使用的面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具有環保、舒適的特點。面料好了,自然吸引了國際知名品牌的目光。在為服裝企業做貼牌加工的時候,我們盡可能選擇大企業,選擇國際知名品牌,這些企業單子多、利潤高。”徐惠國說,目前申洲的主導產品為阿迪達斯、耐克、彪馬等國際知名品牌針織運動休閑服裝,并設立了專用品牌生產車間,基本上都能保證滿額工作量,每天能夠生產70萬套成衣。
“雖然我們的貼牌加工做得很好,但從去年開始,我們也嘗試起做內銷,高薪聘請香港等地的設計師,打造自主品牌‘馬威’。” 徐惠國向記者透露,現在“馬威”已經在上海開設了4家旗艦店,在寧波開設了1家旗艦店。“‘馬威’服裝的面料和耐克、阿迪的一樣,但價格卻是它們的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