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重視出口服裝成分檢測
日前,因成分標識不合格,象山某服飾公司報檢出口的一批輸日服裝被返工處理。據了解,該批輸日服裝為女士棉制襯衫,其洗嘜標識為80%棉、20%滌綸。經檢測,其面料實際成分為55.2%棉、44.8%滌綸,實際成分與標識不符。
據調查分析,出現服裝成分標識與實際不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服裝加工企業風險意識不強,盲目相信面料供應商提供的成分標簽信息,未及時進行檢測驗證;二是企業對服裝標識管理不嚴,存在成分標識錯誤或不規范問題;三是為降低成本,部分企業利用一些混紡面料通過外觀不易辨別成分的特點,隨意標識。
對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一要掌握國內外技術法規,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組織生產,規范出口服裝成分標識;二要加強成分檢測工作,對易發生誤差超標的多纖維成分混紡產品,應委托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再根據檢測結果制作面料成分標識;三要提高產品風險意識,成分標識是紡織服裝質量的基本信息,關系到企業信譽和消費者知情權。同時,把好原材料采購關,應選擇誠信度好的紡織面料供應商,尤其是近年來棉價大幅上漲,更要注意以次充好現象。
上一篇: 如何看待最低工資上調
下一篇: 針織面料營銷分化 創意面料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