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的沉淪與救贖
“支持小型微型企業上市融資”,2012年2月1日,這一政策導向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四項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中。
早在2011年10月12日,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問題已經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議題,當時確定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與2012年2月1日四項政策措施比較,“支持小型微型企業上市融資”無疑是差別之一。
僅僅一句話,這一變化并沒有立刻引起關注,卻是隨后在爭議聲中漸漸火起來。
沉淪篇
小微型企業怎么了?
“沒有穩定的業務、穩定的市場、穩定的員工”,這近乎成為微型企業的定義。在資本市場,微型企業貌似弱不禁風。
數據顯示,1023萬家小微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上繳稅收占全國企業的54.3%,而據銀監會測算,我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微型企業。各大國有銀行設立的中小企業專營機構,也只能滿足極少數小微企業的需求。
“小微企業向銀行貸款,其實是個很搞笑的事情。”南通一名紡織業人士說,“據我所知,成功概率很小,那個很小的一部分還得是很多附加條件,經過正常的審批程序下來了,黃花菜都涼了。”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日前表示,2011年紡織業面臨的運行風險較上年明顯增多,行業效益增速下滑尤為突出,規模以下中小微型企業運營遇到較大困難。“趨緊的外部環境已形成市場倒逼機制,預計2012年紡織業將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
龍年以來,雖然資本市場波瀾不驚,但卻有一場“沉淪與救贖”的話劇正熱烈上演,聚光燈下的主角則是:中小企業。
紡織企業資產規模小、贏利有限的行業特點難以發生根本改變,一系列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的體制、機制建設將是長期的漸進過程,企業資金鏈風險仍須高度關注。然而,誰能拯救這些小微型企業?
回應篇
上市——沖突和爭論
2012年2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緩解融資困難,提出鼓勵小微企業上市。上市融資,瞬間成為小型微型企業緩解資金緊張的備選答案之一。
各地紡織服裝企業都以千以萬計,其中絕大部分都被框在小微企業的范圍內,常年資金饑渴的他們期盼著每一次“造血”的機會。
“讀報說上面有精神以后要支持小微企業上市融資,懷疑看錯了,揉揉眼睛,真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華生解釋說,“小微企業以千萬計,俗稱開關廠,壽命平均三四年,全世界小微都不能上市融資。”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說:“這個上市融資可能不僅僅包括發行股票融資,也可以發行集合債券融資,但一般人估計都會理解成發行股票融資。小微企業如果能公開發行股票上市融資,估計首先要修改《公司法》和《證券法》,否則不可能上市。”
“上市?我們從來沒去關注過這方面的信息,肯定不行吧,如果有新的政策變化,我們還是非常愿意學習了解。”江蘇一家不到100人的紡織企業自動把自己歸到了資本市場之外。
前景篇
場內弱者的凄涼
在一片為“救贖”而喝彩的聲浪中,卻還夾雜著不少“被救贖者”的凄涼。
據財匯資訊最新統計數據,在紡織服裝行業,中小板及創業板公司合計32家,有15家去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低于第二季度,接近半數;且包括7家公司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低于第一季度。比如創業板股探路者,去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分別為0.1473元、0.0887元、0.0383元,業績季度環比下降幅度在50%左右。中小板股星期六,去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分別為0.0917元、0.0866元、-0.0043元,全年業績低于市場預期。
這些基本面趨差的紡織服裝公司,不僅僅局限在中小板及創業板公司,還包括主板上市公司。
ST中冠A,典型的紡織服裝企業,該公司去年三季度末營業利潤799.21萬元。公司在深圳的印染廠已經停產,公司控制的五家子公司也因印染廠的停產而停止相關印染業務的經營,大部分依靠房產出租維持日常運作。目前,公司自身已面臨主營業務空心化的局面。受權益法核算的浙江華聯杭州灣創業有限公司房地產項目虧損影響,公司2011年凈利潤預計為虧損1500萬元~1800萬元。
據財匯資訊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月7日,2012年以來的20個交易日里,有19只紡織服裝股破發,包括15只股票新股首發破發,4只股票非公開增發破發。
中小板股華孚色紡,2012年1月4日破發日收盤價7.28元,該公司非公開增發價格23.5元,破發69.02%。2011年三季報披露,預計201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小于10%(2010年凈利潤3.71億元),原因是公司產業西移的成本優勢得以顯現,主營產品銷售、產品結構基本維穩。
1月4日破發的股票還有凱撒股份、搜于特、嘉欣絲綢、江蘇曠達等。其中凱撒股份2012年1月31日公告,受經濟形勢及氣候影響,修正后預計2011年度凈利潤比上年同期變動-10%~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有17只紡織服裝股創出了歷史新低,且這些股票均處于破發狀態。比如森馬服飾,2012年1月16創出了33.4元的歷史最低收盤價,與發行價67元相比,已經出現腰斬;江蘇曠達也如此,2012年1月6創出了10.31元的歷史最低收盤價,與發行價20.1元相比,也是攔腰砍斷。
森馬服飾預計201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20%~50%,上年同期凈利潤10億元。公司旗下的品牌森馬和巴拉巴拉分別排名國內休閑服飾和童裝市場份額的第二和第一。經營業績受政策和市場因素及原材料價格的兩頭擠壓,毛利率下降明顯,預計201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5%~25%,上年同期凈利潤1.14億元。
拯救篇
迎難而上多管齊下
記者向券商咨詢,多數券商認為小微企業目前想通過上市途徑融資,無論是在主板、中小板、還是創業板都希望渺茫,“畢竟入市門檻都有標準在。”而眾多小微型低產出、高耗能的紡織服裝企業就更加困難了,從政策方向看,哪怕是偏向于小規模企業的“新三板”也重在扶持“中關村”類的高新技術企業。所以,即便后續有跟進政策,落實到小微紡織服裝企業頭上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然而融資對于小微紡織服裝企業的意義無疑是深遠的,沒資金、沒管理、沒人才是他們面臨的核心問題,三者之間似乎形成惡性循環,讓其始終無法擴大規模,徘徊在生存的邊緣,如果能夠通過上市途徑使得資金充裕,人才和管理都有望得到改觀。
春節前后監管層開始多次對場外市場的建設征求意見,并著手商議推進措施、完善各項方案。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2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也指出:“以柜臺交易為基礎,加快建立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陽光化、規范化的股份轉讓平臺。”盡管業內人士判斷短期難以成行,但這一信息也許透露著又一絲希望。
2012年2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進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幾項方案,中央財政安排150億元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創小型微型企業。“只要各方面切實關注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遇到的困難,千方百計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小型微型企業不會出現大面積的資金斷裂、倒閉問題,小型微型企業將迎難而上,實現平穩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
這種自上而下的拯救,定能讓紡織服裝業的微型企業起死回生。
其實,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包括: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并擴大范圍,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三年內免征印花稅,將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對達到要求的小金融機構執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適當提高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