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等奢侈品春季再次調價
進入2月份,奢侈品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春季漲價潮,Channel(香奈兒(微博))率先大漲15%左右。雖然奢侈品每年漲價已成“行規”,但不少國內消費者對此表示淡定,且購買熱情不減,一年數次的漲價依然維持著奢侈品的高端消費地位。
包括Channel、Bulgari、Dior、Hermes等。
市場
部分奢侈品牌 價格再漲15%
經常購買奢侈品或者關注奢侈品的消費者或許已經發現,知名奢侈品牌Channel已于2月1日起上調了零售價格,此次調價涉及Chanel手表珠寶箱包系列,漲幅在15%左右。
此次Chanel漲價非常引人注目,2012年1月16日法國Chanel漲價,2月1日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也開始漲價。更重要的是,Chanel的購買體系也有所改變。
“從2月起,waiting list,Classic系列從預訂到拿貨最少六周,現貨越來越少,購買也越來越困難。”一位國際買家表示,照這樣發展下去,Chanel都快趕上Hermes(愛馬仕)了。
除了Channel,Bulgari(寶格麗(微博))、Dior(迪奧)、Hermes等品牌也陸續進行了部分產品的調價。其中Hermes1月便進行了漲價,漲幅為7%-10%。而Bulgari在1月24日完成了漲價,漲幅為5%-15%。預計Dior將在2月份完成漲價,其經典款Lady系列5格包將會上漲4000元人民幣左右。
分析
頻繁調價 只為維持大牌定位
一些奢侈品店的銷售人員表示,奢侈品品牌每年都會有一兩次上調零售價,平均漲幅一般在5%左右。但與慣例相比,近期一些奢侈品的調價不但間隔短,而且漲幅也比較大。例如此次調價距離上一次調價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而上一次各品牌調價幅度已經高達10%—15%。
對于近期各奢侈品牌頻繁調價的現象,一位時尚雜志資深奢侈品編輯告訴記者,奢侈品漲價是正常的事,國內通貨膨脹得厲害,如果不漲價就沒辦法維持奢侈品的大牌定位了。
此外,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歐元的匯率變化又很大,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的變化等因素,都使品牌不得不更頻繁地調整售價。
延伸
奢侈品消費的中國特色
其實,奢侈品在中國的發展是從11年前中國加入WTO開始的。各國奢侈品企業進駐中國持續擴張而被全球關注。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歐元貶值,中國消費者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逐漸增強。
據了解,2005年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微博))僅在中國的10個城市開設了門店,如今在29個城市設有36家店;Gucci(古奇)在2006年初還只有6家店,如今已有39家店;愛馬仕從2005年的5家店也擴張到今天的20家店。
第五大道奢侈品網(微博)CEO孫亞菲表示,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人群無論選擇實體店購物還是網絡購物,都大量集中在一線城市,他們有條件接觸到更多的奢侈品牌,對各個奢侈品牌、產品也相對熟悉,而且一線城市的消費人群基數也比較大。二、三線城市的消費需求近幾年也非常旺盛,但當地奢侈品牌較少。
另外,中國大多數奢侈品消費者在品牌選擇上偏好選擇大眾知名度較高的奢侈品牌,屬于“隨大流”的情況,他們的選擇范圍會集中在社會主流傾向的少數十幾個品牌上,特別是年輕的、剛入門的消費者,大多數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目的之一,都包含有炫耀性消費的意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的奢侈品消費近兩年“禮品化”傾向越來越重,已經出現了購買奢侈品的人和使用奢侈品的人相分離的現象,這也使得奢侈品腐敗成為奢侈品消費浪潮中難以忽視的現象。
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指出,為送禮所購買的奢侈品總額幾乎占了整個奢侈品消費的一半。西方的奢侈品廠商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登喜路中國區總裁瑟里加爾就曾表示:“登喜路一直是廣受中國商人喜愛的品牌。”
隨著今年開始關稅下調,加上人民幣的再次升值,奢侈品或將在年中繼續上調價格,以應對通脹帶來的成本損失。正所謂:“要抓住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錢包,就要先讓自己足夠奢侈。”
數據
國人奢侈品
年消費126億美元
近日,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報告稱,春節期間,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相比預計的57億美元增長了15%,創歷史最高點。消費目標以名表、皮具、時裝、化妝品、香水為主,消費群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和港澳臺等地。
世界奢侈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分別占據了歐洲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2%;占據了北美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28%;占據了港澳臺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9%。
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26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8%,這其中尚不包括私人飛機、游艇與豪華車。
世界奢侈品協會認為,中國人主要的幾個奢侈品消費時期集中在國慶節、圣誕節、春節、情人節期間,而這些假期的主要奢侈品消費份額都集中在境外。
對于中國人為何如此狂熱地購買奢侈品,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CEO歐陽坤表示,奢侈品消費在國內已經從物質消費上升到精神消費,多是利用奢侈品來顯示地位、身份,或是彌補心靈上的空虛狀態。
歐陽坤說,“奢侈品對中外購物者來說所體現的作用不同,外國人購買奢侈品多是理性消費,只會選擇自己用的商品。但國人不一樣,有時一人會買三四個、四五個相同款式的包用來送禮,這也是國外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