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走 重塑中國絲綢品牌
中國絲綢的品牌重塑之路,任重而道遠。
“由于中國絲綢企業品牌建設起步較晚,知名品牌的打造需要各方的系統配合和努力,其過程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不容忽視。”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楊永元這樣說。
我國已然成為世界絲綢業的重要生產中心,幾乎主導了全世界絲綢產業鏈的前端,但由于絲綢服裝行業缺乏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大多只是賺取加工費、原料費,把高附加值的末端讓給了單純依靠絲綢深加工再出口的法國、意大利等國,以至于我國絲綢產品出口量大,但換匯水平卻僅為韓國的1/2、日本的1/4、意大利的1/13,遠未實現其應有的經濟價值。
長期以來,我國繭絲綢行業一直保持“重外輕內”的產業格局,許多絲綢企業習慣于躺在訂單上生產,而不是積極地推銷自身產品和品牌,造成了整個絲綢業“有產品無品牌、有品牌無知名度”的現象。而外向型的絲綢企業又占據著我國絲綢業的主體,這些企業固守著外貿狹小的利益空間,對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無暇顧及,使得無品牌、低附加值的絲綢服飾及制品泛濫流通國內絲綢消費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相對于棉毛等紡織服裝及家紡行業品牌發展嚴重滯后。
那么,中國絲綢應該如何重塑品牌呢?楊永元從整個行業角度提出了五條建議。
首先,實施名牌戰略。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一個企業及其產品的綜合體,它涵蓋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管理、市場定位、營銷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特征,更是一個國家、一個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現代絲綢賦予了傳統中華絲綢文化新的內涵,也為絲綢走出一條‘文化+品牌’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楊永元指出,國內絲綢企業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增強開拓市場、產品營銷、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企業是實施品牌戰略的主體,因此,廣大絲綢企業要增強名牌意識,充分認識名牌對于開拓市場、提高效益、增強競爭力的重要作用。各地要因企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名牌發展規劃,從基礎性工作做起,扎扎實實推進名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