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紡織服裝業再遇用工荒
潛江裁縫,全國十大勞務品牌之一。服裝產業,也是潛江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據該市經信委統計,潛江擁有紡織服裝生產加工企業350多家,從業人員2.3萬多人。然而,伴隨著這兩個紅火的數字,背著著名的裁縫之鄉品牌,潛江的服裝產業在近幾年卻一直面臨著一個難以說出口的尷尬——缺工。
春節前后,是潛江的服裝業老板們最憂心的時候。年還沒到,老板們的心便提起來——年后,工人們有多少會回來呢?年沒過完,老板們更是捋起袖子,強打精神,去勞動力市場搶人。“年前,公司車間工人就只有300來人了,比去年上半年少了一半,但非生產性的管理人員卻有400多人。”昨日,記者來到亞利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敏說。“現在年還沒過完,還有些人沒復工,但可以肯定的是缺工在300人左右。”該公司負責招聘的辦公室主任曾令雄告訴記者。
在裁縫之鄉,裁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流失率高,且常常沒有征兆,沒有規律,這已是當地公開的“秘密”。“與其他服裝企業相比,我們公司生產的產品沒有淡季、旺季之分,按說人員應該相對穩定,事實卻并非如此。最大的問題是車工流失嚴重,去年下半年流失率就達到15%。”利維高戶外運動用品(湖北)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魯柏生介紹:裁縫在市內流動并不大,主要是流向沿海一帶。
連續幾天走訪下來,記者發現,盡管潛江擁有十余萬“潛江裁縫”大軍,但無論大企業、中型服裝廠還是小作坊,裁縫的來去無蹤都是困擾其生存發展的“心腹大患”。“潛江裁縫遍天下,大家互相之間都有聯系,反正都是打工,人往高處走,哪里漲錢哪里去,只要報上‘潛江裁縫’,沒有不搶著要的哦。”一說起潛江裁縫的名號,東顥制衣人事主管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而在湖北奧瑟夫制衣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焱看來,還有更讓人擔心的——“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就業渠道越來越廣,老一代裁縫萬一不做了,新生代的年輕人不愿做,裁縫大軍的萎縮已成必然。”
鏈接
本地企業劣勢
一、工資待遇,這仍是根本原因。潛江目前企業底薪在1200元至1500元之間,加班可達2000多元,服裝行業達3000元以上。沿海除服裝業外,同一行業薪酬普遍高于潛江1000元左右,這還是去年上半年的行情,現在應該更高了。
二、娛樂設施配套跟不上。相比70后,80后、90后農民工更注重生活品質。下班后泡網吧、K歌、逛超市,緩解壓力、放松心情,不可或缺。本地企業多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園,交通不便,基本沒有消費配套設施。
三、外面的世界才精彩。初入職場,一定要見識外面的世界。這是絕大多數“90后”打工者的心聲,作為過來人的“80后”正是走過了這樣一段軌跡。這個時期的他們認為,賺多少錢是次要的,見識更重要。
春風行動現場
昨日,江漢平原降下今冬第二場雪,漫天飛舞的雪花擋不住求職者的腳步,也擋不住企業招兵買馬的熱情。
當天,潛江2014年“春風行動”暨創業帶動就業大型推介會在南門河游園廣場舉辦,來自市內150家企業及市外的近30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2000多個。與求職者的氣定神閑形成鮮明對比,用工企業使出渾身解數,除制作大型宣傳牌外,工作人員恨不得拉著求職者進行推介。還有企業開出兩個年薪30萬元的職位來吸引眼球,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倒掛可見一斑。
亞利服飾今年再次將工資上調15%;金澳科技除了提高工資,還為求職者“量身定做”適合自己的崗位,讓求職者看到發展空間;金天拓家具則除了允諾員工發展平臺,還增加了工齡補助,以此吸引員工“常駐”……
求職者的聲音
湯良松 40歲 家具廠工人
和妻子一起在山東省淄博一家家具廠打工四五年了。現在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外地生活水平高、房租貴,回趟家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不一定能存下多少錢。回來上班,妻子可以種田種菜,料理家務,開支小多了,還省去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的麻煩。只是,包括五險在內,收入不能少于3000元。最好有技能培訓,有了技術,以后收入會更高些。
馮女士 35歲 制衣廠工人
一個人在廣東打工多年,顧不上孩子。今年孩子該上學了,離孩子近點更放心。外地工資雖比本地高,加班時間也長。如果本地企業能買五險、提供住宿就好了。
上一篇: 中國經濟新年開局不利
下一篇: 剪線機視頻 繡花婚紗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