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縫協三項重點工作繪就縫制設備行業強國路
“將軍三箭定江山,戰士長歌入漢關”。這句古民謠,經常用來比喻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戰略決策。近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在廈門召開的2014年理事長工作會上,審議通過的三項重點工作——編撰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強國發展戰略、籌建縫制機械行業發展基金會、策劃舉辦協會成立30周年系列活動,正如其發出的“三箭”,欲打破當前行業困局,凝聚全行業的信心和力量,吹響由大國向強國進軍的沖鋒號。
那么,三項工作因何被列為今年的重點?其包含哪些工作內容?協會將如何逐步鋪開并將采取哪些工作步驟?目前已經進行到哪個環節?而大家最想知道的,是協會開展此三項工作的目的以及將對行業有何深遠影響。記者近日就以上問題采訪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有關領導獲得答案。原來,這三項重點工作都是協會為了切實加快實現全行業的強國夢想而著力推出并實施的。
第一箭 用戰略指明強國路徑
協會理事長何燁介紹,啟動《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強國發展戰略》的編撰工作,是因為行業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節點,距離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實現強國目標,還有短短的五六年時光。在當前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明確實現強國目標的標準和實施步驟,及時且必要,可以說已迫在眉睫。
何理事長表示,中國早已是縫制機械的制造大國,尤其是近幾年,雖然在經濟環境影響及成本要素的困擾下,企業利潤不斷下滑,生存愈加艱難。但全行業仍實現了平穩增長,企業創新、變革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產業調整收到了顯著成效。可以說,行業已經具備了向強國沖刺的基礎和能力。
一是行業的盈利能力明顯提升,2013年253家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3.81%。
二是行業的創新驅動非常強勁,行業發明專利全年申請682項,是2012年的兩倍有余,其中85%以上是國內企業申請的。
三是行業的產品結構得到了顯著優化,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總量已占全部產品的46.5%。
此外,行業重組、國際并購、資本運作方面的斬獲,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以上充分表明行業已經初步實現了從增長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從去年CISMA展現的技術創新來看,本土企業家的集成創新能力甚至走在了國外企業的前面。企業家都非常有信心,各種創新的活動也在不斷地涌現,行業面臨著非常有利的發展機遇。
她說,雖然2014年一二季度市場情況不如想象的樂觀,但是從長期來說,我們不可能再依靠市場的自然增長來實現行業的發展。未來,我們可能會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行業企業進一步分化格局也不可逆轉。要在市場嚴峻的情況下,提升行業自身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力,需要科學的、有計劃、有步驟、可操作的實施路徑。因此,協會提出編撰《中國縫制機械強國戰略》,就是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明確下一個五年的行業發展路線圖。
何燁理事長表示,“強國戰略研究和編寫工作的啟動,將在廣泛調研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分析行業所處的發展環境,評估各項已具備的資源,全面分析行業競爭力現狀,進一步明晰和建立強國的評價指標和體系,為行業發展指出實現強國目標需要做的戰略舉措和創新途徑,為企業今后五到六年的發展指出方向和目標”。
作為指導和推動行業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目前,強國發展戰略起草小組經多方征集相關部委及行業的意見和建議,擬訂了戰略的框架結構。下一步將在明確戰略的實施方案后,召集全行業專家,對戰略框架進行分解細化,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入調研,在充分論證、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研討、修改,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編制出戰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