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服裝企業進軍“互聯網+”
“互聯網+”正成為島城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推手,占島城半壁江山的即墨服裝電商試水O2O模式,從代工大戶到自主研發、自主營銷與品牌運營方式的轉型。
網商聯盟拓市場
4月19日,在即墨舉行的首屆電子商務發展論壇上,青島聚商盟與即墨網商聯盟確定強強聯合,這意味著即墨最大的網商組織攜旗下1.5萬余家電商,以組團的方式與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合作,強勢進軍“互聯網+”。
即墨市網商聯盟是以淘寶、天貓、京東等各類電商零售平臺商家為主要成員的即墨本地化商家集合。自2008年起,越來越多的即墨本地商家不再單打獨斗,規模從最初的幾人聚會到后來的小型電商沙龍。2014年下半年,該組織順應電商產業的趨勢,啟動了即墨最大的電商類民間團體——即墨市網商聯盟。
青島聚商盟秘書長劉國興說,即墨服裝是當之無愧的省內針織龍頭,即墨童裝產業帶是國內三大童裝產業帶之一,近年來,集聚在服裝市場幾公里范圍的即墨服裝在阿里巴巴上“起得很快”。
“‘網批’時代下,如何運用網絡開拓市場成為傳統商戶共同的話題,形成有品牌、有規模、有輻射力的電商聯盟勢在必行。”即墨市網商聯盟會長王世茂說,組團對接,必然能獲得更多的流量和培訓,還可以在阿里巴巴首頁形成即墨服裝產業帶,“這是以個人的力量遠遠辦不到的。”
打造供應鏈4.0模式
即墨市網商聯盟與阿里巴巴結緣已久。為推動電商企業擺脫低檔山寨產品的模式,發展自主創新品牌,去年3月,阿里巴巴啟動了阿里品牌館,即墨的5家童裝企業被選入品牌館。
王世茂說,以前即墨電商企業多是靠仿韓國服裝圖片起家的,在網上多是靠“爆款”、“爆版”吸引人,研發、銷售、自主品牌都曾是即墨服裝企業的“短板”,但如今,借助電商和聯盟,即墨網批模式反其道而行之,把加工、縫紉環節,全部外包出去,把“短板”變成了“主攻項”。
“進駐‘阿里品牌館’后,按照品牌推介模式去作系列的推廣,企業又獲得了一大批有“黏性”的客戶。不僅點擊量更大了,訪問的客戶群也變了。”王世茂說,今年力促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很大原因是他去年親身嘗到了與其合作的甜頭——“品牌館”掛在阿里巴巴網站首頁,阿里巴巴網站有專門運營團隊,有專門區塊引流,點擊量、轉化率、客單價都大幅上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兩倍。
對產業園的呼喚更是強烈。“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覆蓋服裝生態鏈的產業園,將大型天貓淘寶京東等網店銷售鏈、國內知名童裝品牌、即墨本地實力童裝廠家、童裝設計師買手打版師等集中在一起,打造供應鏈4.0模式。”王世茂說。
在杭州、常熟等電商發展比較成熟的城市,一般有4到5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園區通常為廣大網商提供優秀的軟、硬件配套。獲得政府支持的電商協會和聯盟,還代表商家與阿里巴巴進行洽談,從而形成捆綁效應,獲得多項優惠政策。
制造能力+互聯造就“藍海”
“互聯網時代,服裝的人群定位越來越精細,需要商家每時每刻顛覆自己,如果企業生產模式不隨著消費模式主動轉變,必然被淘汰。”論壇上,紅領集團凱瑞創智互聯網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強說,紅領開發的全定制流程將從7天變到5天甚至更短,“襯衣早上量完了,晚上就能拿走,不這么快,客戶就會被搶走。”
王德強說,制造能力和互聯的屬性結合,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展模式,在大數據挖掘基礎上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生活態度和方式實施的精準營銷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把德國工業4.0落了地,紅領并沒有像大多數服裝企業一樣,在“紅海”中廝殺,反而在“藍海”中暢快游泳,在去年實現了產量、收入、利潤同比增長150%的業績。
上一篇: 2015年服裝行業薪酬現狀及預測
下一篇: 杰克縫紉機李創榮獲“椒江最美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