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供給端改革 企業“主觀性”分化
展望紡織服裝行業的2016年,產業“供給端改革”,企業“主觀性”分化。相較于其他一級子行業,紡織服裝板塊的財務報表整體相對較好,主要是服裝產業過剩產能的“出清”發生在2012-2014年,財務報表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2013、2014年。相對于主觀上過度樂觀的外延式擴張,客觀的經營環境并未明顯改善,產業層面上的“供給端改革”仍在持續,弱勢的企業加速退出,優勢企業則根據自身資源稟賦主觀上進行戰略選擇。
具體到投資邏輯上,我們看好優秀的企業在產業鏈層面的深度布局,核心是看好逆勢的戰略布局、主觀的方向選擇,會帶來未來5年較為清晰的成長邏輯,如美盛文化、奧康國際、華孚色紡、百隆東方、華斯股份、航民股份、健盛集團、喬治白;我們也看好徹底轉型的企業對于新業務的大力布局,關注如凱瑞德、凱撒股份、貴人鳥、泰亞股份;目前已經確認雙主業方向,且建設節奏穩健的偉星股份、報喜鳥、美欣達、孚日股份、宏達高科、卡奴迪路預計在2016年將探索出新的增長邏輯。
全國范圍內“供給端改革”的大背景下,借力于資本市場,預計2016年板塊內會有諸多主題性機會,如體育主題、彩票主題、醫美主題、互聯網金融主題等。
近期我們關注“舉牌藍籌”,根據“低估值+大股東持股比例小”兩個條件,梳理了板塊內上市公司,建議關注魯泰A、孚日股份、報喜鳥、羅萊家紡、宏達高科、嘉麟杰。
風險提示:海外復蘇不達預期;棉花市場需求不達預期,政策變動風險。國內零售市場持續低迷,終端需求不振;行業運營成本持續攀升,競爭加劇。
上一篇: 杰克江南團隊“幫扶基金” 大愛心溫暖羊城
下一篇: 向過剩產能宣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