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雄安新區之下的縫制機械新機遇
4月1日,中央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一發布,一時間在社會各界激起千層浪。
雄安新區是承載著非首都功能的首都副中心,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透過中央“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位,普中國大眾看到的都是機遇!機遇!機遇!
機遇面前豈能等?走起,我們也去看看縫機行業在雄安的新機遇。
產業背景與地位
從國家給予雄安新區的地位描述來看,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新區包括雄縣、安新、容城三地,其中服裝產業已然成為容城支柱產業。資料顯示,2015年全縣共有服裝企業920家,其中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2家,服裝加工戶2000余家。容城縣政府網公布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在2016年,服裝業完成產值256億元,比2011年增長57.9%,年均增長9.6%。
此“服裝”非彼“服裝”
通過媒體調查,目前容城服裝業面臨創新能力不足,沒有知名品牌,市場占有量不大,整體行業集群規模大,單點規模小,行業影響力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夠等弊端。
河北藍天縫制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時洪表示,按以往的經驗和規律來看,高端的科技中心區域是容不下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低端服裝加工業的,因此,未來雄安新區對容城的服裝企業究竟定位將至關重要。
對于此,中捷董事長特別助理張靈遠認為,從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經驗來看,傳統服裝產業不是優先鼓勵產業,目前也無法支撐在新區長遠發展,預測政府將加大產業升級,推動服裝智能制造。同時,將會更多鼓勵服裝產業科技研發,包括智能制造、自動化 、柔性生產,服裝工藝、服裝材料研發等會帶來新機遇。
可見,隨著新區成立,各種政策、資本及利好,將使當地服裝產業進行一次洗牌,而未來雄安新區的服裝產業并非現有面貌。
富山北方區高級經理陳麗認為,新區的成立推動容城服裝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新區的成立對于一些有實力有創新思維的工廠是一次機遇,品牌的升級,生產模式的升級都將是急需完成的。
廊坊市凌宇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義安也持同一觀點,他表示,雄安新區的作用主要就是為了疏散北京的企業,而且主要是高端、智能化、高科技企業。基于中央對雄安新區的諸多定位,比如首都副中心等等,這些都要求未來容城的服裝產業,必須走大品牌、高端、智能化的路線。
我們的機遇!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區的成立,必然將會吸引大批人才。新區的誕生給當地服裝行業帶來的利好遠不止人才引進。包括津海在內的多家當地服裝企業,也會得到資本、政策等方面更多的支持。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縫機行業將如何處之?
富山作為容城當地平縫機占有率最大的品牌之一,陳麗表示將更貼進工廠需求,從工廠最關切的問題點入手制定出一系列的工廠提升方案和精益生產討論和新區的服裝廠一起把握這次升級的機會。
對于縫機行業整體機遇來看,張靈遠認為,將加快服裝產業升級,未來對智能化、環保類、節能類縫制設備需求上升。同時會推動縫制機械行業發展進程,加快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整體產品創新能力提升,技術發展的速度以及觀念上的轉變,進而推動服裝產業升級。
楊義安認為,只要政府扶持,解決了融資問題,把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引進到位,未來甚至要考慮智能工廠,大量減少人工,一改勞動密集現狀,走高端品牌路線,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規模,才符合首都副中心的產業定位。
他還表示,未來北京服裝市場的發展趨勢,大概集中在北京周邊100公里左右的位置,比如容城、永清和滄州。新區成立后,容城的服裝產業有可能輻射到霸州、任丘等周邊區域。只要得到雄安新區政府的支持,相信10年后,北方的服裝市場即可比肩南方。
上一篇: 未來屬于個性化
下一篇: 服裝業在轉型升級,線上線下融合,跨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