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縫制機械產業保持個性化優勢,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2017年春,廣東縫制機械市場迎來了銷售旺季,相比前兩年的低迷,2017年的市場回暖讓行業人士又再一次關注到廣東市場。近日,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常務副會長邵力世接受了《中國縫制機械》、《中外縫制設備》、《紡織制衣市場快訊》等媒體的采訪,對廣東縫制設備產業和市場行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采訪內容整理如下:
廣東省縫機產業集群地的情況
廣東是全國服裝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一直以來是縫制設備廠商的必爭之地,行業中有“得廣東者得天下” 一說。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廣東縫制設備產業形成了多個較為集中的產業集群地,包括廣州、東莞、中山、深圳及粵東地區等。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廣東地區行業內整機及相關配套企業有二百多家(含部分經銷商做整機改裝);零部件企業有一百多家;經銷商集中分布在廣州、東莞、深圳、惠州、中山、粵東地區,有一千多家。
廣州地區的縫制設備產業以銷售為主,在各個服裝生產的集中區域已形成了一個個縫制設備專業市場。如海珠區的天雄恒業機電城、后滘,白云區的小坪針車城、棠溪針車城,荔灣區的光復路針車一條街,增城的新塘等。除了經銷市場的興旺,廣州地區的縫紉機生產也在繼續發展中。廣州的縫紉機生產企業除了生產各種普通的平包繃機型之外,還有電腦開襟機、切布條機、轆腳機、埋夾機、褲腰機等各種特種機型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深圳、惠州地區有多家自主研發、生產自動化的縫紉設備的企業,在自動化縫紉領域如自動模板機、數控模板機,這些企業所研發的產品在國內處于較為領先地位。在縫紉設備零配件方面,有多家專業生產和銷售各類型縫紉機配件的企業是國內多家縫紉機整機廠家的供應商,他們通過不斷完善生產工藝,在市場上越來越有競爭優勢。深圳的服裝產業前些年一直向品牌、貿易方面轉型,以“時尚之都”定位的深圳,服裝生產廠家在不斷減少,這也促使當地的縫制設備經銷商不斷轉行、轉型,或向周邊省份轉移。
東莞是歷史上全球有名的制造業基地,擁有龐大的制衣制鞋產業集群。作為服裝加工的重鎮,東莞對于縫制設備的需求無疑是最大的。隨著下游產業的轉移,縫制設備的需求量有所減少,但東莞完整的配套產業鏈使其仍然擁有很強的市場吸引力。東莞現有的縫制設備經銷商主要分布在虎門鎮、厚街鎮。東莞已形成了縫制、縫中、整燙、零配件等全產業鏈各類經銷代理企業。這些企業為當地制衣、制鞋、箱包等產業的發展提供完善的生產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為東莞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山地區的縫紉機電機生產基地在全國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在電機和伺服系統的研發、制造領域取得了多項專利技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除了電機,在衣車燈、剪線裝置、機架、臺板、清潔化工等配套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優勢。此外,中山是全國有名的休閑服裝之都和內衣產業集群地,造就了當地縫制設備銷售市場的興旺。
紡織服裝是粵東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擁有“中國家居服裝名鎮”、“中國內衣名鎮”、“中國針織名鎮”三個國家級專業鎮。龐大的服裝產業集群孕育了粵東地區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這里的縫制設備銷售市場興起于改革開放初期,誕生了多家有實力的縫制設備經銷代理商。
除了以上地區之外,廣東的其它地區也有一些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地,如佛山地區、肇慶地區,以及粵北地區一些承接產業轉移所形成的新產業集群地。
近年來,隨著服裝產業向東南亞市場以及內地市場的轉移,廣東縫制設備經銷商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也有部分制造業回流的情況出現。如東莞地區,某些轉移出去的企業不適應新環境,選擇了回到廣東。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在生產配套、政策環境、地理優勢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
廣東行業企業的優勢和短板
廣東是服裝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因此,為縫制設備銷售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土壤。廣東的縫制設備行業以經銷商代表為主,有全國領軍企業之稱的“東莞祥興針車公司”及多家知名的縫制設備經銷商。在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的會員結構中,經銷商代理商占大部分比例。縫制設備經銷商企業已不再是簡單地銷售及售后服務,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從產品主導轉變為市場需求為主導,從顧客的需求角度出發來銷售產品。如中山華陽公司提供的“重構隨需應變的敏捷供應鏈”正在日益革新“服務”的內涵。
面對服裝產業向東南亞市場的轉移,廣東經銷商也在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在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專業展會上都可以看到廣東經銷商。此外,也有一些經銷商在當地市場設立了分銷點和辦事處,為當地提供本土化服務。
在生產方面,廣東有新力、漢羽、祖克、超誠、健馬、志誠、大王、名菱等縫紉機品牌。目前,自動化、智能化的縫制設備占行業的主導地位,企業推出新品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新品層出不窮。如漢羽公司的下軸直驅電子送布平縫機,山龍的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名菱工業的自動化電腦花樣機,祖克的繃縫機剪線裝置、平縫機抬壓腳裝置,科祺的高速對字母拼接橡筋機,大舜的全自動打鈕機等。
當前全球經濟低速運行,受服裝行業整體低迷的影響,服裝企業采購需求放緩,內銷需求持續疲弱,人力成本及各項經營成本的上升也對縫制設備行業造成一定的沖擊。當前行業已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傳統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有些企業為了應對市場的蕭條,維持業務的穩定,不惜放寬應收賬款的時間和額度,造成了企業流動資金更為緊張,風險也在逐步累積。綜述當下行情,企業贏利能力進一步削弱,產業規模有所減少。
但是廣東企業各具特色,在困難和低迷時期,他們也在不斷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為生存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有的企業貼近終端用戶,了解用戶需求的變化,其產品非常受終端用戶的歡迎;有的企業在行業中擁有幾十年的歷史,豐富的研發生產經驗,使其在行業中獨樹一幟;有的企業是經銷商轉型為生產商,在營銷和服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這些都可以說是廣東企業的優勢。另外,廣東地區毗鄰香港、東南亞市場,擁有優越的外貿優勢,也為廣東企業走出去提供良好的便利條件。
廣東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舉措
廣東縫機企業也在積極應用市場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調整,通過多種形式來擴大競爭優勢,如:
(1)深入了解服裝工藝的發展,對服裝制造及加工工藝方面的最新趨勢有足夠的把握。在深入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對自身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2)當前的縫制設備正向高速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自動縫制單元、模板設備等機械應用不斷深入,企業應把握這一市場機遇,及時轉變發展思路,為下游企業提供更多高技術含量、智能化的制造設備。
(3)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線上與線下的營銷模式相結合,特別是縫制設備經銷商,作為廠家和用戶之間的橋梁,可以利用互聯網所收集的大數據,洞察市場的變化,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為生產企業提供準備的用戶需求信息、行業趨勢。
(4)國外縫制設備產品總體需求有望維持高位,特別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對工業縫制設備的需求還將有望持續增長。我們可以把目光轉向開拓海外市場,海外設置服務點或銷售點,國內業務縮減力求做精做細。
廣東商會擔當地區產業發展新角色
隨著產業調整不斷深化,行業組織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廣東商會是行業自發成立的組織,并獲得5A級社會組織稱號,是廣東省優秀商會的示范點。2016年,商會秘書處獲得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頒發的“創新團隊獎”,最近又獲得廣東省社會組織總會頒發的“2016年度優秀社會組織”,并成為中國輕工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首批成員。這些榮譽都是對商會過往工作的肯定。邵力世常務副會長表示,商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會以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來指導工作,在為會員、為行業服務方面不斷開拓進取,優化服務內容,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1、增強發展信心,引導會員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尋求政府部門的支持,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建立良性互動機制,為廣東縫制設備企業爭取對外發展項目的支持政策。以廣東商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越南國際紡織暨制衣機械展”(VTG)為契機,助推會員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加強與國際行業商協會的交流,組織商會會員企業赴海內外行業專業展會參展/觀展,考察學習縫制設備的前端技術;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和溝通,共同分享現代企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2、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強化以經濟服務為重點的工作開展情況。包括組織會員企業參加國內外專業展會及市場考察,加強產業鏈間的合作,為會員企業搭建融資平臺,開展爭先創優評選活動,組織行業技能培訓,協辦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辦好華南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SCISMA)組織工作等。
3、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廣東商會成立至今,始終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與會員企業一道,在受災救助、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方面,為有需要的災區群眾及貧困地區獻上愛心。從建會至今,商會所捐助的愛心助學款和慈善公益捐款總計近90萬元。 今年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商會繼續組織會員企業前往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希望小學慰問,向山區貧困學童送去節日禮物和學習用品。
上一篇: 紡織行業:轉移升級已成主旋律
下一篇: 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概況:出口延續增長但增速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