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走出去”進展與“一帶一路”展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市場部副主任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秘書長 張濤
一、2017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整體運行情況
增長速度平穩
行業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低于2016年同期增速0.1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工業發展基本從換擋期過渡到平滑期。
內需快速增長
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國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3%,增速加快2.2個百分點。
外需市場回暖
全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2745.05億美元,同比增長1.62%,較上年同期回升8.84個百分點。
東部投資積極
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13507.32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東部地區投資額同比增長7.9%,占全國投資增量的80%左右。
質效穩步提升
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35.65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利潤總額3768.81億元,同比增長6.9%。
規模以上企業銷售利潤率為5.26%,高于上年同期0.13個百分點。
2017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對外貿易情況
2010-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情況
2010-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
二、中國紡織業“走出去”的總體態勢
1、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的態勢 。
2、骨干企業主動進行國際布局的意識明顯提高 。
3、對外投資形式:綠地投資、股權并購、資產收購和合資等 。
4、2015-2016年我國紡織業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明顯加速階段。
中國企業在海外設立紡織服裝生產、貿易和產品設計企業分布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涵蓋東南亞、北美、歐洲、澳洲、非洲等重點區域。
紡織業對外投資幾乎涵蓋了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從上游的棉花、漿粕、麻等原材料,到棉紡、毛紡、化纖等中間產品制造,再到終端的服裝、家紡產品和紡織機械等都有涉及。
2016年下半年開始,政府各部門連續出臺了:《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范》、《對外投資備案(核準)報告暫行辦法》。從國家政府層面加強了對企業境外投資的管理和海外投資真實性的審查,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更加趨于理性化、更加注重效益化,對外投資合作向健康規范發展的勢頭明顯。
三、中國紡織工業“走出去”的兩條主線
1、通過綠地投資、合作進行生產力的跨國布局,打造“中國+周邊國家+非洲”的全球快速反應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維持和提升中國紡織工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國際領先優勢。
2、通過海外直接投資與并購,對產業鏈兩端的原料資源、設計研發資源、品牌資源和市場渠道資源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垂直延伸和掌控,帶動我行業整體上朝產業價值鏈的高附加值領域滲透。
四、中國紡織業“走出去”的地域分布
從投資區域分布看,產能的跨國綠地投資主要是以東南亞國家(越南、柬埔寨和緬甸)為主。另外,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也成為行業產能布局熱點。埃塞穩定的宏觀政經形勢、廉價和較大規模的人口紅利、廉價的電力以及對歐美出口零關稅等綜合優勢突出。
以江蘇陽光、無錫一棉、華芳集團、江蘇聯發、無錫金茂、廣東慧達等為代表的中國紡織企業陸續與埃塞政府部門簽署投資合作協議,項目正在穩步籌劃、落地和實施中。目前,超過20家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已在埃塞俄比亞境內投資。近年來,埃塞的經濟發展速度舉世矚目。2017年,埃塞GDP增速領跑非洲且FDI排名非洲第一。紡織服裝業一直是埃塞政府的重點優先推進產業,埃塞政府計劃在10年內通過吸引外資促成紡織服裝業100萬人就業目標,同時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至300億美元。當下,埃塞紡織服裝業正處于發展的機遇期,對歐美出口的零關稅政策、充沛的勞動力資源、極具競爭力的水電價格以及國家專業工業園區建設都是發展紡織服裝業的巨大優勢。
中國紡織業境外投資的主要國家及地區
(數據來源:國家商務部)
五、中國紡織工業“走出去”的行業分布
棉紡:國內棉紡企業僅在越南投資就已超過250萬錠,棉紗產量占越南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針織、服裝:由于縫制環節的勞動密集型特點,申洲國際、即發、東渡等都已在柬埔寨、越南等國進行綠地投資和國際訂單配置。迪尚、恒田等服裝企業把低附加值產品轉移到東南亞等國生產。
印染、面料:魯泰3000萬米色織面料生產線項目正在試運行;即發集團與越南公司簽署合資建設高檔面料生產項目的合作意向書等。
化纖、紡織機械:江南化纖、富麗達、恒逸等化纖企業“走出去”向上游產業鏈延伸。金昇收購歐瑞康、恒天收購立信、奧特發等。
越南部分中資紡織企業代表
青島即發
2005年在越南設立服裝工廠,用工人數千人以上,24條生產線。2016年9月,與越南福盛建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投資總額1億美元,從事生產針織織布、梭織織布和其他無紡布及染色、印花、服裝等,年產1.2萬噸高檔面料。
申洲國際
2013年在越南投資設廠,生產針織服裝產品及面料??偼顿Y額到目前已約3億美元。越南一期成衣制造工廠2016年末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2017年增至1萬名以上。越南面料工廠二期于2016年建成投產,其面料產能占申洲整體面料總產能的40%。
天虹集團
2006年在越南投建第一家紗廠,如今擁有超過120萬紗錠,投資規模累計已達8億美元,為中國大陸企業在越投資規模之首。
魯泰集團
2015年3月,魯泰(香港)在越南投資設立魯泰(越南)有限公司,投資建設6萬錠紡紗及年產3000萬米色織面料生產線項目。2015年11月,投資3000萬美元設立魯泰(越南)制衣有限公司,年加工襯衫600萬件。
百隆東方
2012年在越南設立全資子公司。2016年8月,百隆越南注冊資本已經追加到4億美元,形成年產50萬紗錠生產能力(占公司總產能的42%)。2017年5 月,公司決定追加投資越南50萬紗錠生產項目,自籌資金總投資3億美元。
六、投資東南亞地區紡織業的主要原因
1、宏觀政治經濟形勢較為有利。
2、人口紅利優勢明顯。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人口基數大。目前,印度擁有超過13億人口;巴基斯坦人口約1.89億;孟加拉約1.6億;越南接近1億,緬甸接近7000萬,且人口結構均比中國年輕。巨大的人口紅利奠定了紡織服裝業發展的人力基礎。 據調研,目前越南工人工資約為我國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工資的1/2,柬埔寨和緬甸的勞動力薪資水平分別為我國的1/3和1/5左右。 東南亞國家受儒家文化影響,工人較為勤奮,如越南的產業工人勞動生產率經過培訓可接近中國。
3、棉花原料具備價格優勢 。
4、稅費等綜合成本較低。外國企業赴越南投資設廠,一般可以獲得商業稅免2(年)減4(年)的優惠,在經濟特區設廠還可獲得商業稅免4(年)減9(年)的更大優惠。孟加拉政府對所有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都采取4%的現金補貼返還,并且在EPZ出口加工區的企業享受所得稅和部分內銷的稅收優惠及減免。越南企業所得稅稅率20%,政府對生產企業特定設備及原料的進口給予關稅和增值稅減免,以鼓勵外商投資。孟加拉將服裝制造商和出口商的所得稅稅率降至12%。而持有國際“綠色建筑證書”的工廠只需支付10%。能源成本較低。例如,越南工業用電約0.42元(人民幣)/度。
5、貿易環境良好,享受減免關稅優惠。
申洲集團(制衣)、紅豆集團(西港特區)、寧波獅丹努(針織服裝)、魯泰(服裝)、青島即發集團(制衣)、迪尚集團(針梭織服裝)、江蘇東渡、江蘇AB、寧夏中銀絨業、江蘇聯發、百隆東方、上海紡織集團等。 | 迪尚集團(服裝)、恒田(仰光)制衣、魯泰集團(服裝)、上海東隆、山東岱銀、寧波獅丹努、江蘇蘇美達等。 | 利德成服飾集團、江蘇云蝠(毛衫)、江蘇金龍、迪尚集團等。 |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 |
七、未來行業的布局重心在哪里?
1、就紡織服裝業而言,國際布局重點要探討中國-東南半島,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通道,中國-中亞,中國-非洲的生產力布局合作機遇,當然也要重視風險管理。
2、在產業鏈的優質資源合作層面,行業應具有全球眼光,以全球視野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先進研發能力和技術、終端渠道等具體細分領域的投資并購,讓中國紡織的骨干企業能夠通過全球優質資源的配置和協同,較順利地成長為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球企業。
八、一些建議
1、戰略層面,境外投資布局需要與企業中長期發展目標相一致,宜采取積極、穩妥的心態。
2、操作層面,由于各國國情相差較大,在投資前需對投資目的國進行專業、全面的盡職調查和投資可行性研究。投資后應提升本地化管理和運營水平,做好全流程風險控制。
3、要確保有強大的國際化人才和專業人士管理、運營境外企業,并逐步培養本地化人才,形成人才梯隊。
4、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或并購當地企業,都需重視企業文化和價值觀與中國本部的統一整合。
上一篇: 2018年南京國際縫制設備博覽會于日前盛大開幕,智能化設備廣受關注!
下一篇: “中捷杯”全國縫制機械維修職業技能競賽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