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8年會成功召開
2018年11月29日,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8年會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召開。本次年會由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江陵縣人民政府承辦,以江陵逸駿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愛斯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樊友斌為會長的江陵縣服裝行業協會對本次年會的召開給予了大力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辦公室主任楊金純,中國服裝協會顧問、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組長蔣衡杰,東華大學教授、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副組長聞力生,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陳戟,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綜合部主任段鳳麗,荊州市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文海,江陵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韓旭,江陵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傳宏,以及來自各行業協會、企業、院校等七十余位代表參加了年會。年會由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兼產業部主任杜巖冰主持。
首先,江陵縣委副書記、縣長韓旭致辭,韓旭用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作為開場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韓旭縣長表示,江陵縣一直非常重視服裝業的發展,他說:“近些年,我們一直加大力氣打造江陵縣服裝行業,特別是棉服和羽絨服行業,以這兩個行業為抓手,力圖從這一點上實現突破。為此,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鼓勵服裝行業加快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大做強服裝業,實現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借此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召開的契機,讓江陵服裝的智能制造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對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一步工作提出六點思考:“一是‘體’和‘用’的關系,‘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智能制造的實質是兩化融合;二是‘軟’和‘硬’的關系,對于智能制造,一定要注重軟硬兼施,不能光抓硬件不抓軟件,要協調好工業軟件的開發、標準體系的建設、基本規范的總結,要在‘軟’的方面下大力氣;三是‘虛’和‘實’的關系,數字化是支撐,服裝行業的每一工序都有效采集,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要提上日程;四是‘大’和‘小’的關系,大小企業切入智能制造的時機不一樣,大企業可以先走一步,而大量的中小企業怎么辦?不能自娛自樂,關起門來搞;五是‘新’和‘舊’的關系,新開的工廠可以大力投資新生產線,而對于數量龐大的存量產能的改造,對行業的引領作用和示范意義很重要,要有‘舊貌換新顏’的能力;六是‘內’和‘外’的關系,要立足紡織服裝行業,跨界融合其他行業。”曹庭瑞處長提綱挈領、言簡意賅的發言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贊同。
圖: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辦公室主任楊金純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辦公室主任楊金純作《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8年工作總結》,他說,“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推進服裝行業智能制造進展。2016、2017年兩年間,聯盟穩基礎定架構,先后完成了聯盟項目庫的構建,打造了信息交流平臺、研究開發平臺,并組織開展了多項行業科技推廣活動。2018年,在服裝智能制造向縱深、更高層次發展之時,聯盟已成為服裝行業智能制造的一面旗幟,引導了行業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
今年,聯盟發展了7個新成員,分別是:大連隆生服飾有限公司、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寧波舒普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為了讓新成員了解聯盟的工作進度,感受聯盟的工作節奏,楊金純簡要介紹了聯盟自成立以來的主要工作。其中,2018年的主要工作包括組織智能制造專題對標學習活動、承辦“2018中國服裝杭州峰會暨首屆中國服裝智能制造大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聯盟工作的深入,各項目的引領性作用逐漸發揮出來,聯盟成員單位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今年以來,如意集團下屬單位入選工信部綠色工廠;酷特智能的‘多行業個性化定制全球供應鏈雙創平臺’及如意下屬單位的‘互聯網+數字化智能服裝生產新模式’項目,獲得工信部雙創平臺試點示范;即發集團、南山智尚獲得工信部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如意集團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山東岱銀(雷諾服飾)獲得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以及九牧王與威士共同打造的‘西褲智能制造生產車間’項目,獲得了‘紡織之光’2018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二等獎等。”
在工作總結的最后,楊金純提出了“聯盟”下一步工作計劃,包括“組織承辦服裝行業科技大會”、“加快智能制造體系建設”、“深入參與中國服裝科技創新研究院”、“積極協調拉進聯盟項目申報、立項及鑒定工作”、“繼續推進‘三衣兩褲’流程自動化研究與實現”等。
在聯盟成員分享環節,首先由愛波瑞公司總裁、天津匯智瑞達公司董事長王德強分享。他認為,新一代的工業文明,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發生在我們中國。“因為顧客變了,所以我們要轉型升級,不但是服裝業,生產制造系統的改造,拉動了經營模式、盈利模式的升級改造。”他認為,今天智能制造的技術創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精準管理技術,二是信息化技術,三是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目的就是“快速與客戶對接,系統快速反應”。
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胡彬在分享中提出,“未來技術兩大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這兩個如何交互是問題的關鍵。”她介紹說,“我們從2013年開始研究這個話題,與德國杜克普公司共同研發了QONDAC系統,其作用就是管理生產進度,監控和觀察生產線,識別生產中的瓶頸,顯示生產效率,優化生產流程,數字化維護和服務管理。”
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執行總監劉建亮重點匯報了此次獲得“紡織之光”2018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二等獎的“西褲生產車間”, “這個項目重點就是解決服裝業面臨的用工問題。我們推進這個車間的精益管理,對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對核心工序進行改造,第一步解決自動化的問題,第二步實現了大規模定制的作業模式,第三步,實現了AGV在不同樓層,不同車間自動搬運問題。”
福建柒牌時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江濤分享了柒牌智能制造項目內容,重點介紹了智能倉儲和自動懸掛,“我們用五年時間,投入1.85億,實現了部分產品的個性化定制。”
圖: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李振寶
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李振寶帶來了三款設備:一是“WS-8600襯衫自動袖衩機”,特點是具有獨立的X,Y方向運動機構,滿足長距離移動縫制,質量可控,降低對熟練工人的依賴;二是“WS-8800襯衫領袖縫切機”,能夠實現快速換模,性價比高;第三是“襯衫縫紉自動化集成系統”,以自動縫制單元和基于RFID的柔性整燙單元,輔助自動配對分揀系統,組成了服裝自動化生產。
上海富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孔祥華首先分享了上海富山的經營理念,“以用戶為中心,以品質,創新,速度為服務三要素。”他同樣介紹了三款設備:“電腦直驅上下送布細嘴四線半自動上圓領專機HSAT-K9”、“自動整環折下擺工作站HSAT-K1”、“全自動貼袋機HSAT-K4”,這些設備的創新設計和優異功能吸引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
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部長李松明分享了該公司研發設計的“織染縫一體化協同生產敏捷制造系統”,該系統通過物料編碼的規范化、操作規范化、流程標準化、表單電子化,實現協同生產和敏捷制造。
圖: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鐵成
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鐵成介紹了該公司的“智能制造項目實施規劃”,從標準基礎數據建立、智能生產系統的實施落地、智能云平臺的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單件流生產線搭建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鄭州領秀服飾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邸楨介紹了該公司智能化車間的情況,他認為,“柔性生產,如何實時判定動態排產和整改,把人也當成一個因素來管理,所有的數據的反映都需要充分利用才能指導動態的高效生產,真正達到柔性生產。我們目前最大困擾體系的核心的技術指標,渴望相關高等院校相關機構,和我們共同研發,攻克難關。人是最核心的問題。”
圖:中國服裝協會顧問、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組長蔣衡杰
上午的分享環節告一段落,中國服裝協會顧問、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組長蔣衡杰對上午的分享進行了點評。蔣衡杰談到,“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以后,得到廣大服裝企業的支持和配合,有些地方已經成為當地政府的示范項目,九牧王與上海威士合作的項目還獲得了中紡聯‘紡織之光’技術二等獎。”但是,后面的任務更艱巨。“第一,大家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們對智能制造的緊迫感,很多企業已經自覺行動起來,第二,現在看來,‘兩化融合,三衣兩褲’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第三,我們今天上午介紹的技術,已經可以大膽地在行業中推廣應用了,應該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當天下午,聯盟會議繼續進行,繼續聯盟成員的分享環節。
山東雷諾集團(山東岱銀集團)技術經理劉艷麗、北京博維恒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波、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濤、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春元、大連隆生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隋春梅、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縫制研究中心總監張媛、寧波舒普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劉國敬、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么岳等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
圖:東華大學教授、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副組長聞力生
下午的發言由東華大學教授、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副組長聞力生點評,聞力生說:“自聯盟成立以來,在工信部領導下,中國服裝行業的智能制造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用一到三年,實現單機和流程自動化;第二階段,用兩到三年,完成部分功能流程自動化;第三階段,用三到五年,完成智能制造車間和智能制造工廠。從目前來看,第一階段基本結束,從2019年開始,應該向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進軍。”
在自由交流階段,西安工程大學教授張欣向在座的企業家提出一個問題:到底個性化定制與大規模定制是怎樣一種關系,如何達到平衡?對此,鄭州領秀服飾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邸楨給予了簡要解答:智能制造就是盡量實現個性化定制與大規模定制的無縫對接。聯盟專家、北京服裝學院教授修毅,上海縫制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胡淼海也就相關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對全天的會議進行了總結,他說:“今天的會上,聯盟的眾多企業圍繞當前行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作了深入思考,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解決方案,一天下來信息量很大。企業的創新實踐也和我們今天的會議一樣,特別務實,能夠感受到行業科技創新的活力。”
陳大鵬指出,智能制造是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變革、路徑和方向,整個行業要走向高智能化、高服務化,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在新技術帶來的消費和市場變革的背景下,利用新技術改變生產方式,改變與消費者的交互方式,這是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未來,不是消費者要什么我們才做什么,而是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從消費端和營銷端把握消費者的變化,達到有限資源和無限需求之間的平衡。”
陳大鵬說:“今天,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中國和世界已經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智能制造沒有既有的模式可循,我們要集中行業中最優秀的創新資源,探索這一過程。聯盟成員承擔著中國服裝產業智能制造的行業使命。從全球看,我們已經走在前面,未來在數字經濟時代,協同非常重要,要打破各行業間的界限,實現制造業上下游,包括供應鏈產業之間的協同。”
陳大鵬表示,作為中國服裝智能制造的服務中心,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辦公室,乃至中國服裝協會要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配置好行業資源,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一天的會議結束了,參會代表均覺得意猶未盡,大家紛紛表示在未來的工作中要加強溝通,深入交流,讓聯盟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讓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上一篇: 祝賀|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圓滿完成五屆一次會員大會暨換屆會議
下一篇: 廣東商會梁佛祥主席參觀考察臺北紡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