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9中國服裝經濟論壇”成功舉辦,《2018-2019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首發!
本次論壇由中國服裝協會主辦,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承辦,江蘇晟宏生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勝宏襯布有限公司協辦。論壇同時舉行了《2018-2019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首發儀式。
“中國服裝經濟論壇”是由中國服裝協會發起設立的產業經濟高端論壇,也是中國服裝行業唯一以產業經濟為核心內容的年度高端論壇。中國服裝經濟論壇旨在構建服裝行業官產學研深入交流與合作平臺,聚合相關領域研究學者、行業專家和企業精英,共同探討事關行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為中國服裝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決策與智力支持。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杰,中國服裝協會顧問、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強,知萌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教授趙衛國,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盧山,廣州市勝宏襯布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強,以及各地服裝商協會領導、企業界人士、媒體等近二百人參加了論壇。論壇由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兼科技部主任杜巖冰主持。
廣州市勝宏襯布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強向論壇致辭。他認為,當前是中國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關聯產業的支持與參與,他說:“襯布是服裝的骨架支撐,襯托服裝之美。同時,優質的襯布有利于我們提高生產效率,還能解決我們無法通過裁剪、設計達不到的效果。正確應用襯布,能起到給服裝畫龍點睛,襯托服裝之魂的效果。可以保證服裝產品的高品質、高美觀,為服裝品牌注入新能量和新動力。”高強認為,“服裝產業已經不再局限于物質的層面,背后有文化創意的引領,有科技進步的支撐,有責任發展的加持。”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以《2019年全球市場走勢洞察與分析》為題,回顧了全球貿易的發展脈絡,分析了全球經濟、全球貿易放緩的原因,同時對2019年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以及應對措施提出建議。
他認為,全球貿易高增長是建立在市場高度開放的過程上。從2012年以來,全球貿易開始減速,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梅新育說:“中國的經濟應該說是走過了去年年末谷底的狀態,開始了上行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面,我們要立足本土,直面挑戰。中國是一個大國,同樣規模的投資,在中國不會引起通貨膨脹。企業方面要立足本土。要從政府、社會層面擺脫輕視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思維誤區。六七十年代,美國、歐洲過分講產業升級,輕視所謂傳統產業,給我們帶來了發展機會。我們自己不能犯同樣的錯誤。我們需要為我們的外向經濟部門創造更合適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發布了《2018-2019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透過深入剖析2018年我國服裝經濟運行特點,以及背后的消費變革動力,對2019年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對于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總體情況,楊金純對從生產、內銷、出口、投資、效益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通過對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運行數據的分析,楊金純認為,“對于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18年是充滿挑戰與考驗、快速變革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改革壓力,我國服裝行業在發展環境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內外銷市場表現穩定,運行質效穩步提升,轉型升級成效逐步顯現,高質量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楊金純指出,“2019年,中國服裝行業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國際市場會延續溫和復蘇勢態;時尚加速變革;另外,協會推動智能制造的升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產率,減少用工;最后是文化創意,一些新的交叉領域對服裝產業帶來的更多利好。服裝產業是多學科、多產業交叉共融協同的產業,未來前景值得大家更多期待。”
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發布了“2019新消費主義趨勢趨勢”,從八個方面給做了2019消費趨勢的解讀:
第一是“本真消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的是自我和個性,求真、求雅、求實、求精,成為本真的核心;第二是精專主義,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極致體驗,今天越來越多從快時尚到輕時尚的潮流變化當中,其實也代表著細分化的體現;第三趨勢叫“療愈經濟”,大家有很多緩解焦慮的方法;第四個趨勢是“國貨新潮”,通過很多年輕化表達、設計的創新和跨界,將我們的本土設計能夠推向流行;第五個趨勢叫“潮奢主義”,這兩年整個服裝企業當中,潮牌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第六個趨勢是“種草消費”,今天尤其對服裝產業來說,種草變得越來越重要;第七個趨勢是“文化賦能”,我們要抓住新的消費潮流和新的消費族群的文化;第八個趨勢是“內容流變”,今天沒有傳奇的品牌,沒有傳奇的營銷,只有流動的內容。
通過以上八趨勢的分析,肖明超全面詮釋了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變化對品牌發展里程碑式的影響和意義。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教授趙衛國在論壇上作“互聯網時代的美學設計與表達”主題演講,面對時尚變革大潮,探討直抵心靈的中國式時尚設計的可能與方法,以當代美學文化為媒介構建品牌專屬時尚圈。
趙衛國認為,現在整個行業、整個商業,甚至整個經濟,實際上面臨的是一個斷崖式的轉變時代。整個產業里面,影響整個產業宏構里面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之一,就是人群的代際更迭。
”我們把產品也做好了,把產品也做便宜了,把產品也做得非常好賣了,也在做線上服務,但是年輕人就是不理睬。這說明認知層面上,我們跟年輕消費者之前還是存在著鴻溝。如果不把這種認知的鴻溝跨越過去,我們就看不到未來。“
趙衛國引用近些年大熱的科幻小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三個觀點來類比服裝業當下的策略:第一是“黑暗森林“法則,你都不知道你的敵人是誰,就無法戰勝敵人;第二個觀念叫“降維打擊“,以前都講”四兩撥千斤“,現在要反過來,用千斤撥四兩,就是用必勝的手段;第三個是”猜疑鏈“,猜疑鏈的前提是溝通不暢,造成雙方互相誤判,要爭取到今天的年輕消費者,一定要打破“猜疑鏈”。
趙衛國總結自己的觀點說:”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回歸商業的本質,提供更加符合當下的需求和體驗的感知。所以未來的商業,一定是以提高精準高效的解決方案,帶來收益的變現。“
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盧山以“構建打動千禧一代的時尚生態圈”為主題,以打造令人感動的個性化產品為基點,闡述了如何優化價值鏈、產業鏈及品牌管理,實現生態時尚生態平衡發展等問題。
盧山認為具有以下五個特點的產品能夠打動千禧一代:第一,產品要獨特。大家是求異,不是求同。細節上我們的品質更好,年輕人根本不在乎這一點;第二,要有鮮明的主題性,我們可以從很多大牌的變化當中能夠看到這兩個特征;第三,產品設計要有童趣。這是千禧一代的特征,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不想長大,晚熟,所以他需要童趣的產品;第四是國際化,我現在拿的是李寧和波司登,為什么去年發展的很好?因為年輕一代對國際化的要求非常高,哪怕小鎮青年,也希望米蘭的年輕人同樣時尚;第五,一定要有合理的性價比,這也是我們國內品牌為什么現在只能走進小鎮,只能賣給小鎮里面老年的主要原因,因為信息不對稱。
盧山認為,“我們過去中國服裝的品牌發展走過了自己的獨特道路。現在我們要做正常的生意,去聚焦我們的千禧一代,他們是最具有購買能力的,我們需要回歸產品,回歸常識。互聯網+千禧一代,我們中國品牌仍然有巨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