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發展報告(縮減版)
2019年,中國服裝行業承壓負重、迎難前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和務實創新發展,在生產經營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總體保持了基本平穩的發展態勢。
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2019年是中國服裝行業在不確定因素中積極探索、謀求新發展的一年,也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國內外發展環境更為嚴峻復雜,市場需求放緩與消費變革疊加,貿易風險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服裝行業承壓負重、迎難前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和務實創新發展,在生產經營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總體保持了基本平穩的發展態勢,進入新一輪的戰略重構與積累發展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44.72億件,同比下降3.28%,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0.09個百分點,見圖1。
圖1 2017~2019年服裝行業規上企業產量累計增幅情況
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以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等因素影響,我國服裝出口明顯下降,國際市場結構和國內區域布局加快調整。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1~12月我國服裝出口呈現量價齊跌態勢,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534.53億美元,同比下降3.74%,見圖2;出口數量298.43億件,同比下降2.98%;出口平均單價3.96美元/件,同比下降1.98%。
圖2 2013~2019年中國服裝出口情況
三、國內銷售穩中趨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2月,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9778.1億元,同比增長2.6%,比2018年同期放緩5.9個百分點,占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2018年的7.25%下降至7.06%。同時,部分與消費升級相關的商品零售額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家電類、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和化妝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均高于服裝類商品。
線上服裝零售額保持快速增長,網絡銷售是2019年服裝市場重要的銷售渠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2月,全國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4%,見圖3。
圖3 2013~2019年各渠道服裝銷售增幅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四、行業投資實現正增長
受市場需求和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影響,2019年前三季度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持續回落的態勢,第四季度投資增速震蕩回升,全年投資額實現正向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我國服裝行業實際完成投資(投資金額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同比增長1.8%,見圖4。
圖4 2014~2019年實際完成投資累計增速情況示意圖
由于2019年以來經濟總體偏弱,服裝出口和內銷市場均表現欠佳,加之制造成本高企、訂單轉移、出廠價格增長乏力、庫存增長等因素導致服裝企業利潤空間嚴重壓縮,服裝行業效益指標增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企業盈利壓力顯著增加,運行質量提升難度加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876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010.33億元,同比下降3.45%;利潤總額872.83億元,同比下降9.7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45%,比2018年同期下降0.38個百分點。見表1。
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特點
2019年,在國際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服裝產業堅守“科技、時尚、綠色”的新定位,瞄準創新發展的新方向,在困難和壓力中創新前行,依然顯現出昂揚向上的發展態勢,從新制造、新生態、新路徑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充分展現了行業的活力與韌性,中國服裝行業穩健而快速的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一、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化、民族自豪感帶來的國潮、新渠道帶來的新興品牌,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更加注重研究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心理需求,尋找市場突破口,建立自身產品的獨特市場定位,以滿足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品牌和市場的不斷細分,品牌效應也變得更加明顯。領先的優勢企業實施多品牌平臺化運營,布局多品類、多業務和多渠道,精準指向消費人群,立足于消費者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場景,不斷提升產品時尚度和細分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國潮品牌既滿足了新生代消費群體的消費主張,又是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回歸和凸顯,成為2019年服裝行業潮流新趨勢。
三、新零售驅動營銷模式創新
行業運行主要影響因素
一、國際市場需求增速放緩
2019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陷入疲軟態勢。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WTO)將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從4月預測的2.6%下調至1.2%,是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從我國服裝三大傳統出口市場的服裝銷售表現來看,美國經濟保持溫和擴張但下行風險加劇,個人可支配收入和個人支出增速均較前期有所放緩,2019年個人成衣消費同比增長1.29%,比2018年回落2.8個百分點;歐盟經濟持續低迷,需求疲軟,消費者正在抑制對可自由支配資金的支出,主要國家批發和零售業紡織服裝及鞋類營業額指數下半年有所回落,12月指數為103.4%,低于6月4個百分點;日本經濟維持擴張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消費稅從8%上調至10%也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服裝銷售市場增長乏力,2019年日本大型百貨店和超市服裝銷售金額同比下降4.2%。
在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乏力背景下,服裝產業傳統比較優勢明顯削弱的同時,貿易政策變革也在深刻影響全球服裝供應鏈的重塑,部分區域貿易協定給我國服裝產業的外貿發展帶來較大挑戰,東南亞、南亞等國家享有的優惠關稅政策,加速了國際訂單的轉移。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了制造產能向海外轉移,客觀上促進了現有服裝產業供應鏈也隨之轉移,產業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或將受損。近年來,中國占美國、歐盟、日本服裝進口市場的份額不斷下降,而越南、孟加拉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家的市場份額持續增長。從2019年各市場的服裝進口數據來看,歐盟、美國和日本自中國進口服裝的比重分別減少了1.29、3.35和2.90個百分點。
三、消費結構變化影響服裝消費提升
2019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收入增長面臨壓力的環境下,服裝消費增速持續處于較低水平,而且居民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包括衣著、日用品在內的生存型消費比重不斷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為1338元,同比增長3.80%,增速比2018年同期放緩0.32個百分點,人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速均高于衣著消費支出。同時,在居民消費總支出中,居住消費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和醫療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分別比2018年增加0.04、0.44和0.33個百分點,而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6.21%,比2018年同期減少0.29個百分點。
四、消費年輕化加速市場下沉
三四線城市和小城鎮的年輕消費者成為消費增長新引擎。受益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城鎮化進不斷深化,外流人口加速回流,消費群體穩步擴大,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三四線城市逐漸成為國內外服裝品牌重點布局的市場。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下受過良好教育、擁有更開闊眼界的年輕消費者,這個消費群體注重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獨特性,更加愿意通過消費清晰表達自己生活交際的理念和態度。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普及程度的提升,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的崛起以及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必將推動中低線城市年輕消費群體品質需求的加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