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出口前景
在今后的幾年里,紡織品服裝協議取消配額限制將在2005年才完成,地區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還需逐步擴大和鞏固,國際市場上中國出口所面對的市場環境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而內銷市場上的需求變化還在逐步演進,出口與內銷產品的差別將仍會大致保持。
今后幾年中國的出口前景,主調應會是十分樂觀。不過,樂觀的因素只是部分來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帶來的多邊貿易協議優惠,且其中亦包含著消極的因素。
一是中國每年出口到配額設限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只占出口總額的23%,其中出口往歐盟的40%和美國的13.5%出口都沒有受到配額限制。1998年至2001年4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加的110億美元,主要是對日本、韓國等非設限國家的出口。因此,取消配額或增加配額,對中國整體出口的影響十分有限。而在配額貿易中,對美出口清關使用率約為90%,對歐盟出口清關使用率只有80%,這顯示出配額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并不完全。
二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世貿組織成員國出口享受比此前更佳的關稅 優惠。平均而言,對加拿大出口會降至14.5%、歐盟9.1%、美國14.67%、日本7.6%,比前可節省關稅支出。減少幅度最大的是日本,但中國紡織品服裝產品占日本進口市場比重極高,2001年達77.1%,減省幾個百分點的關稅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增加有限。而對美國和歐盟,由于它們對其他國家通過多種的雙邊和地區自由貿易協議,提供免關稅優惠,中國在關稅方面所得輕微減省,相對意義不大。
三是按中國政府的初步測算,按紡織品服裝協議規定的配額增長,在2005年取消配額之前,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機會將對原雙邊增長安排每年增加約1%,對歐盟增加約2.2%,對加拿大增加約2.6%。額外增長的比例不大,且這僅是柄額增加,若配額利用率不高的話,這樣的增加實際意義有限。
四是中美雙邊的協議是在2005年取消配額后中國對美國出口仍受制于反進口激增條款,至2008年底才取消。按這個協議,中國出口往美國的紡織品服裝數量(不是價值)的年增長率不得超過7.5%,毛紡產品為6%,否則美國可單方面采取高關稅和配額等保護性措施。按世貿組織的規定,中美這個協議亦可由其他成員國引用。以日本為例,中國對日本出口的服裝,2000年的數量增長高達26%,便顯然可觸發日本引用這樣的反進口激增條款。
五是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在2001年占18.4%,若加上出口到香港再轉口的間接出口,約為35%。可是,除了配額限制外,美國、歐盟對其他國家實施免關稅配額的進口優惠,今后幾年,受惠的國家數目更多,范圍更大。中國對這兩個市場的出口,處于不公平的競爭。而且,美國和歐盟在進口政策方面,逐步增添了許多非經濟因素,如人權問題、勞工狀況、環保條件等,對中國的出口構成障礙。即使環保條件方面中國企業可改變生產方式來符合,但卻增加了成本,使中國的進口與免稅進口之間的成本差距擴大,不利中國產品進口。